書名取自晚清金石學家葉昌熾“二王之外有書,斯可與論書”,此話被後人看作“碑學”與“帖學”分庭抗禮的標誌性宣言。作者通過對碑學歷史反思性的研究,深度梳理了清代“碑學”的脈絡、旨趣與實踐。
清初以來,隨着金石學的興起,從漢隸到楷書的石刻文字書體(銘石書),被視為古代書法學習的新資源,進入學者、書家等文化精英的視野,甚至成為經典。包世臣、康有為的鼓噪下,用“碑學”來籠統地指稱石刻書跡的學習,風氣漸盛,並與“帖學”對舉。而“碑學”的含義涉及書體的演變,書法觀念、趣味的異同等等,長期以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作者採用夾敘夾議的寫法,描述代表人物的書法活動,通過揭櫫“碑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細節,深化了我們將碑學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的思考。
薛龍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主要從事16—18世紀中國書法篆刻史、尺牘文獻與金石文化的研究,著有:《雅宜山色:王寵的人生與書法》《古歡:黃易與乾嘉金石時尚》《王鐸年譜長編》《王鐸四題》《黃易友朋往來書札輯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