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之畔的阿布謝隆半島曾經是拜火教的聖地,這里地縫中不斷泄露出燃燒着的天然氣。19世紀中期以降,石油成為了工業的血液,逐漸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這里的巴庫油田也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油田,石油產量一度占到世界產量的一半,於是一條「黑絲路」成為了橫跨歐洲、滋養歐洲的能源大動脈。但你可曾想過,在能源的產地和沿線,那些命運與油田管線相系的人,是因此致富還是飽受其苦?在復雜的政治、宗教、經濟、種族的混合因素下,到底是誰在掌控着能源的命脈?
十多年的研究,五千公里的追尋,從里海的油井、高加索山區的小村庄、地中海的漁村到歐洲的重要都市,循着馬車、管線、鐵路、輪船,這趟旅程不但穿越了空間,也穿越了時間。詹姆斯·馬里奧特、米卡·米尼奧-帕盧埃洛著的《黑絲路(從里海到倫敦的石油溯源之旅)》是第一次有人追溯源頭,捎來能源生產地與消費地面貌的第一手信息;也是第一次有人從能源的角度,把歐亞地區一個世紀以來的恩怨利害翔實呈現。
詹姆斯·馬里奧特(James Marriott),藝術家、自然學家和作家。其作品有《下一個波斯灣:倫敦、華盛頓與尼日利亞的石油沖突》(合著)。米卡·米尼奧-帕盧埃洛(Mika Minio-Paluello),水手、作家,活躍於倫敦、開羅與奧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