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府與市場:台灣經驗的再解釋
發展型國家理論對台灣經驗的描述
本書的觀點和假設
制度、官僚政治、領導力與經濟政策
政權性質、政治戰略、公共政策和產業結構
產業融資與產業結構
第二章 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重建
政權重建
國際環境:獨特的地緣政治關系
建立公共部門
國民黨政權的任務與目標
經濟官僚機構:組織、人員和意識形態
「信任」在國民黨官僚政治中的重要性
結論
第三章 私營部門的出現
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工業化
四大公營公司的民營化:本地資本的出現
從大陸流入的私人資本
結論
第四章 公營與民營大企業的關系(1950—1960)
國民黨實現經濟任務和目標的戰略
政府可利用的工具和資源
政府和大企業密切關系的形成
結論
第五章 轉向出口:鼓勵還是不鼓勵?
結束戰時經濟和轉向出口
台灣中華開發公司的建立
唐榮鐵工廠:一個產業政策成功的例子
結論
第六章 出口導向工業化(1961—1975):中小企業的成功
美援的逐步縮減及其影響
國民黨的生存戰略
變化中的經濟官僚機構:制度性分權
銀行與民營部門關系
三重產業結構的發展
結論
第七章 產業升級(1976—1985):一個新承諾?
國民黨的主要挑戰和應對
經濟官僚機構
轉型中的政府與民營企業關系
推動信息產業發展
公有企業與產業結構
結論
第八章 政府、市場與中小企業的出口奇跡
中小企業的作用
台灣政府的中小企業政策
政府的政治策略、公共政策、市場環境和中小企業
社會產品、國際聯系與中小企業的成功
結論
第九章 結論
台灣的工業化:政府與市場關系
台灣案例和比較政治經濟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