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前後,爆發於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國際市場上各種初級產品的價格一落千丈,作為蘇聯主要外匯收入的糧食、木材和石油的出口所得大幅減少,遠遠無法滿足國家工業化對機器設備和各種物資、技術的進口需求;與此同時,蘇聯國內的大饑荒也使大批民眾面臨斷糧的危險。
布林加科夫的長篇小說《大師和瑪格麗特》中多次提到的“外賓商店”就出現在這個危機的年代。
這是蘇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允許自己的民眾在“外賓商店”這個“蘇聯的商店”裡使用外匯、沙皇金幣和其他貴重有價物品進行支付,以換取他們生存所需的糧食和其他物品。
1933 年,外賓商店收集的貴重有價物品的價值相當於當年蘇聯工業進口額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外賓商店也完成了另一項重大社會使命,為數以百萬計的民眾撐過饑荒歲月提供了機會。
外賓商店的盛衰歷程展現了蘇聯應時而變的生動歷史。它不僅揭開了蘇聯國內史不為人知的一頁,對外賓商店經營情況的分析也有助於就蘇聯的經濟運作原則、日常生活特點和消費文化發展路徑得出一些有價值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