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至18世紀,中國、日本和香料群島等遠東異域令英國人一度目眩神迷。當時的遠東供應着歐洲渴求的香料和奢侈品,也是歐洲幻想中潛力無限的商品外銷市場。作者羅伯特?馬克利重新思考了彼時英國文學對國族和個體身份的想象,由此考察富強的遠東如何喚起英國的追慕與憂懼。
本書是英語世界中國形象研究的“轉向”之作,也是一部“亞洲主導秩序下的英國文學史”。繼薩義德《東方學》及后殖民研究之後,馬克利進一步超越歐洲中心論的理論框架,審視了彌爾頓、德萊頓、丹尼爾·笛福和斯威夫特等作家如何應對一個愈發陌生又頗具挑戰的世界格局:迄至1800年,遠東帝國主導着全球經濟,而英國則身居邊緣。
為了還原早期現代歐洲作為“弱勢”文明對富庶的亞洲的歷史想象,在細讀文學經典的基礎上,作者還廣泛探討了荷蘭商人、歐洲傳教士、俄國使團、西方地理志作者等群體撰述的兩百余種作品和史料,勾勒出一幅“遠東中心”的全球史圖景,深刻影響了同領域此後至今十余年的研究方向。
羅伯特·馬克利(Robert Markley),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英文系講席教授。美國權威學術期刊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ory and Interpretation主編,曾出版學術專著多部,包括Fallen Languages: Crises of Representation in Newtonian England(Cornell UP,1993)、Dying Planet: Mars in Science and the Imagination(Duke UP,2005)和The Far East and the English Imagination, 1600-1730(Cambridge UP,2006)。馬克利在18世紀研究、科學文化史研究和數字媒體研究等領域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主編學術文集多部,並擔任知名期刊的特刊客座編輯。
王冬青,香港大學英文系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廣外闡釋學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英文學與文化交流,在《外國文學評論》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