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 5G概述
1.1 移動通信的演進背景
1.2 5G來了
第2章 5G需求
2.1 5G驅動力: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飛速發展
2.1.1 服務更多的用戶
2.1.2 支持更高的速率
2.1.3 支持無限的連接
2.1.4 提供個性的體驗
2.2 運營需求
2.2.1 建設5G「輕形態」網絡
2.2.2 業務層面需求
2.2.3 終端層面需求
2.3 5G系統指標需求
2.3.1 ITU-R指標需求
2.3.2 用戶體驗指標
2.3.3 系統性能指標
2.4 5G技術框架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 整體網絡架構
3.1 5G核心網演進方向
3.1.1 軟件定義網絡
3.1.2 網絡功能虛擬化
3.2 5G無線接入網架構演進方向
3.2.1 多網絡融合
3.2.2 無線MESH
3.2.3 虛擬化
3.3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大規模天線技術
4.1 大規模天線概述
4.2 大規模天線技術基礎
4.2.1 傳統MIMO技術
4.2.2 大規模天線技術的理論基礎
4.2.3 大規模天線信道模型
4.3 大規模天線的挑戰
4.3.1 天線的非理想特性
4.3.2 信道信息的獲取
4.3.3 多用戶傳輸的挑戰
4.3.4 覆蓋與部署
4.4 大規模天線技術方案前瞻
4.4.1 大規模天線的部署場景
4.4.2 大規模天線的關鍵技術研究
4.4.3 輕量化大規模天線的技術方案
4.5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異構網絡部署
5.1 技術基礎及標准演進
5.1.1 小區間干擾協調
5.1.2 協同多點傳輸(CoMP)
5.1.3 動態小區開關
5.1.4 數據信道的增強接收機
5.2 超密集組網技術方案前瞻
5.2.1 UDN應用場景
5.2.2 UDN的挑戰
5.2.3 UDN的關鍵技術
5.2.4 UDN移動性管理
5.2.5 UDN性能分析
5.3 網絡解決方案
5.3.1 熱點、盲點識別和覆蓋
5.3.2 物理小區標識管理
5.3.3 切換參數優化
5.3.4 商業模式
參考文獻
第6章 先進的頻譜利用
6.1 概述
6.2 無線頻譜分配現狀
6.2.1 中低頻段分配現狀
6.2.2 高頻段分配現狀
6.3 增強的中低頻譜利用
6.3.1 授權輔助接入
6.3.2 授權共享接入
6.4 高頻頻譜利用
6.4.1 高頻信道模型
6.4.2 高頻器件發展
6.4.3 高頻組網性能評估
6.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靈活的物理接入
7.1 技術基礎
7.2 5G系統物理層的挑戰
7.3 非正交多址技術
7.3.1 非正交多址的系統模型與理論界限
7.3.2 非正交多址的方案設計
7.3.3 非正交多址的應用場景與系統設計
7.4 靈活雙工技術
7.4.1 技術原理與應用場景
7.4.2 頻段使用規則
7.4.3 共存分析
7.5 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
7.5.1 全雙工的技術原理
7.5.2 全雙工的系統設計和應用場景
7.6 新型調制與編碼
7.6.1 新型調制技術
7.6.2 新型編碼技術
7.6.3 調制編碼與軟件無線電
參考文獻
第8章 探討與實踐
8.1 機器間通信(M2M/MTC)
8.1.1 M2M市場規模與前景
8.1.2 M2M/MTC技術標准演進
8.1.3 M2M技術的機遇與挑戰
8.2 設備間直接通信(D2D)
8.2.1 D2D技術概述
8.2.2 D2D標准進展
8.2.3 D2D終端中繼技術探索
8.3 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