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 作者:(美 )約翰·比奈爾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98頁 / 16k/ 27.4 x 21.2 x 2.2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9-1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
內容簡介
本書清晰且引人入勝地介紹了當前生物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強調學生與臨床案例研究、社會事件、個人啟示、有意義的暗喻和令人難忘的奇聞逸事進行直接的思想碰撞。
本書主要特色
涵蓋領域的發展動態,本書以嚴謹認真的態度,新增了750多處對文章或書籍的引用。
有效利用個案學習,這些個案可以激發興趣,加深印象。
精美的插圖,每一張圖都精心地設計以表達概念並闡明和鞏固正文。
首本關注表觀遺傳學的《生物心理學》,本書介紹了表觀遺傳學這個新領域,概述了前沿知識。
創造性思維是這個版本的一個核心主題。大眾通常認為科學和創造性是對立的,但是根據作者的經驗,很多生物心理科學中的重大進展都得益於創造性思維。那些認識到要轉變用文化和訓練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方法去思考生物心理學問題的生物心理學家促成了這些重大發展。作者對創造性思維和生物心理科學相互作用中的兩件事情特別感興趣:傳統方法顯然不適用,識別和擺脫它們比較困難;當運用新的視角時,長期存在的問題通常會得到解決。這個版本聚焦於創造性思維,就是為了使你的生物心理學學習變得更加有趣,並鼓勵你成為更富創造性的思考者。
本書不僅是收納了學科最新進展的教科書,還可作為補充讀物,給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專業的學生以及腦科學愛好者以新的啟發和思考。
作者介紹
約翰·比奈爾(John P. J. Pinel)《生物心理學》的作者,在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短期工作後取得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員職位,目前他是該學校的榮譽退休教授。比奈爾教授是一名備受讚譽的教師,也是200多篇科學論文的作者。然而,他覺得《生物心理學》才是他與職業生涯相關的主要成就:“它將與我職業有關的所有摯愛:學生、教學、寫作和研究都聯繫在一起。”
比奈爾把他的許多成就歸功於他的妻子——瑪姬(Maggie)。她在不同的時期分別是專業的藝術家、設計師和私人教練。多年來,他們在很多項目上都有合作,《生物心理學》中高品質的插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的專業和努力。
楊莉,現任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及腦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導。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分會委員,廣東省腦發育與腦疾病防治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神經科學學會理事。早年師從華東師範大學周紹慈教授,於1991年、1995年分別獲得神經生物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1998~2013年先後在美國南伊利諾大學醫學院和貝勒醫學院從事神經退變性疾病,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目前研究興趣包括探討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機理及治療靶點、社會行為及情緒的神經基礎等。
目錄
導讀
譯者序
前言
致學生
第1章 作為神經科學的生物心理學——歸根到底,什麼是生物心理學
什麼是生物心理學3
生物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其他學科有什麼關係3
哪類研究展現了生物心理學方法的特徵4
生物心理學有哪些分支7
聚斂性操作:生物心理學家如何合作10
科學推理:生物心理學家如何研究腦內無法觀測的活動11
批判性地思考生物心理學的主張12
主題回顧15
思考題15
第2章 進化、遺傳和經驗——行為的生物學思考
思考行為的生物學:從二分法到相互作用17
人類進化20
基本的遺傳學29
行為發育的表觀遺傳學:遺傳因數和經驗的相互作用36
人類心理差異的遺傳學39
主題回顧41
思考題41
第3章 神經系統的結構——神經系統及其結構和細胞
神經系統的整體佈局43
神經系統的細胞46
神經解剖學技術及方位描述50
脊髓52
腦的五個主要分區53
腦的主要結構53
主題回顧60
思考題60
第4章 神經傳導和突觸傳遞——神經元是如何發送和接收信號的靜息電位
突觸後電位的產生和傳導64
突觸後電位的整合與動作電位的產生64
動作電位的傳導66
突觸傳遞:神經元之間化學信號的傳遞69
神經遞質74
突觸傳遞的藥理學機制和行為77
主題回顧80
思考題80
第5章 生物心理學研究方法——瞭解生物心理學家做什麼
觀察和刺激活體人腦的方法82
記錄人類心理生理活動86
侵入性生理學研究方法89
藥理學研究方法92
基因工程94
神經心理學測試96
認知神經科學的行為方法99
動物行為的生物心理學範式101
主題回顧104
思考題104
第6章 視覺系統——我們如何看到世界
光線進入眼睛,到達視網膜107
視網膜及光信號到神經信號的轉化109
從視網膜到初級視覺皮層114
邊緣識別116
顏色識別121
視覺皮層的工作機制和意識自覺124
主題回顧130
思考題131
第7章 感覺機理: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注意力——人如何認識世界
感覺系統組成的原理133
聽覺系統135
軀體感覺系統:觸覺和痛覺141
化學感覺:嗅覺和味覺148
選擇性注意152
主題回顧154
思考題155
第8章 感覺運動系統——我們如何運動
感覺運動功能的三大原則157
感覺運動聯合皮層159
次級運動皮層161
初級運動皮層163
小腦與基底神經節164
下行運動通路166
感覺運動的脊髓環路168
中央感覺運動程式與運動學習173
主題回顧176
思考題176
第9章 神經系統發育——從受精卵到你
神經發育階段178
人類嬰兒出生後的腦發育185
經驗對出生後神經環路發育的作用186
成人的神經可塑性188
神經發育疾病:自閉症和威廉姆斯綜合征190
主題回顧193
思考題193
第10章 腦損傷和神經可塑性——腦損傷能否恢復
腦損傷的病因195
神經系統疾病200
人類神經系統疾病的動物模型205
神經系統損傷的應答:變性、再生、重組和功能恢復207
神經可塑性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治療211
主題回顧215
思考題215
第11章 學習、記憶和遺忘——你的大腦是怎樣儲存資訊的
雙側內顳葉切除的失憶效應217
科薩科夫綜合徵引起的失憶223
阿爾茲海默症引起的失憶224
腦震盪後的失憶:記憶鞏固的證據224
從進化的視角看海馬在記憶中的作用227
內側顳葉中的神經元與記憶231
記憶在哪裡儲存233
學習與記憶的突觸機制236
結論:記憶的生物心理學和你239
主題回顧241
思考題241
第12章 饑餓、飲食和健康——為什麼一些人進食過多
消化、儲能和能量的利用243
饑餓和飲食的理論:設定點理論與正向激勵理論246
決定我們吃什麼,何時吃,吃多少的因素248
關於饑餓和飽足感的生理研究250
控制體重:設定點和調整點255
人類肥胖:原因、機制和治療方法258
神經性厭食症和神經性貪食症262
主題回顧264
思考題264
第13章 激素和性——“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有什麼問題
神經內分泌系統266
激素和身體的性發育271
激素和腦與行為的性發育273
人類性發育異常的三個案例276
性腺激素對成人的影響279
性行為的腦機制282
性取向和性別認同284
主題回顧287
思考題287
第14章 睡眠、夢和晝夜節律——你需要多少睡眠
睡眠階段289
我們為什麼需要睡眠,為何我們在該睡覺的時候入睡292
睡眠剝奪的影響293
睡眠的晝夜節律性週期298
參與睡眠的四個腦區301
影響睡眠的藥物304
睡眠障礙305
長期睡眠減少的影響308
主題回顧311
思考題311
第15章 藥物成癮和腦獎賞回路——令人快樂但有害的化學物質
藥物作用的基本原則313
學習在藥物耐受中的作用315
五種常見的濫用藥物318
關於成癮的早期生理心理學理論326
成癮機制的現代研究方法329
值得注意的成癮案例332
主題回顧333
思考題333
第16章 偏側化、語言和裂腦——左腦與右腦
功能腦偏側化的介紹335
裂腦337
左右半球之間的差異343
腦偏側化與語言的進化學觀點346
語言的皮層定位:威爾尼克—格施溫德模型349
威爾尼克—格施溫德模型:相關證據351
關於語言的認知神經科學354
關於失讀症的認知神經科學356
主題回顧358
思考題358
第17章 情緒、應激和健康中的生物心理學——恐懼,情緒中陰暗的一面
緒論:從生物心理學角度看情緒360
恐懼、防禦、攻擊365
條件恐懼的神經機制367
人類情緒的腦機制369
應激與健康372
主題回顧377
思考題377
第18章 精神疾病的生物心理學——神經錯亂的腦
精神分裂症379
情感障礙:抑鬱和躁狂384
焦慮症389
妥瑞症392
臨床試驗:新的心理治療藥物的研製394
主題回顧398
思考題398
結語399
附錄A 自主神經系統400
附錄B 交感神經元與副交感神經元的部分功能401
附錄C 腦神經402
附錄D 腦神經的功能403
附錄E 丘腦核團404
附錄F 下丘腦核團405
術語表
參考文獻
序
推薦序
Introduction 導讀
在19世紀後半期,由於自然科學和實驗方法的進步,那種長達十幾個世紀有關人類心理活動的討論,終 于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心理科學。大約在20世紀之初,心理學傳入我國,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也相繼設立了相關專業。在早期的學員中,就有兩位我們熟悉的學 者:一位是張香桐院士,另一位是朱鶴年教授。但是,在他們赴美國深造時,卻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原來學習的專業,轉而從事神經科學的研究。原因是,這兩位學術 界的前輩悟徹到大腦和神經系統是一切心理活動的載體,認識到未來心理學的發展也將有賴於神經科學研究的進步。
這本《生物心理學》所包含的內容是十 分豐富而廣泛的,但是作者約翰·比奈爾卻在開宗明義的第1章,以標題明示:這是一本“作為神經科學的生物心理學”。在本書中,有關近代神經生理和解剖學的 研究成果佔據了大量篇幅,但作者同時也旁徵博引了許多和心理活動有關的遺傳、發育、進化、生化、基因、病理以及臨床科學方面的知識。作者力圖讓讀者更全面 地去認識和思考心理活動的複雜機理,也為讀者開拓了更廣闊的視野和探究空間。
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成功的著作。它既可以作為心理學院系的教材,也是 從事心理專業工作者的良好參考書籍。作者用清新的文筆和極具啟發性的語言,以一種直面讀者的方式,將當代許多心理學科前沿性的問題,梳理得有條不紊,並將 其娓娓道來。作者給讀者留有遐想的餘地,也讓讀者感受到作者賦予本書的特殊親和力。
我相信,廣大的讀者一定會喜愛此書,並會感謝處於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一線的教授們及其學生將這本具有重要學術意義的《生物心理學》譯為中文,同時讚賞他們為繁榮中國心理科學而盡心盡力。
周紹慈
2016年8月於滬上
譯者序 The Translator’s Words
2013年以英文第9版發行的約翰·比奈爾的《生物心理學》,經各方一年多的努力,中文版即將和讀者見面了。在神經科學和心理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對產生行為和心理活動的生物學基礎,特別是神經基礎進行多層次研究的生物心理學無疑是架通心理學與生物學的橋樑。
生 物心理學只有不到70年的歷史,其重點是探討諸如認知、情感和社會行為等的腦功能結構及物質基礎。而近年來生物學最具活力的研究領域之一?——神經科學的 許多新發現,為這一版《生物心理學》增加了引人注目的新觀點和新視角。儘管大腦仍然是人類認知的“黑洞”,但本書對心理學中令人驚奇的案例人物或事件的分 析(如前額葉受損的蓋奇、裂腦患者、失語症、面孔失認症、拳擊手癡呆等)都展現了腦科學與心理科學的美妙契合。除了是一本收納了學科最新進展的教科書,這 本《生物心理學》還將給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專業的學生與腦科學愛好者以新的啟發和思考。
我有幸邀請到同門師兄——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心理與 認知科學學院院長周永迪,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周曉林,“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北京師範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邢大軍教授翻譯了 與各自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的章節。翻譯工作還得到了我的同事,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龍程教授以及心理學院的彭子文和聶晶鑫博士的大力支持。數十位華南 師範大學在讀或已經畢業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們也以極大的熱情參與了本書的翻譯工作(詳見“各章翻譯分工”)。本科生麥偉浩、肖玥和劉家威參與了校 稿工作。相信留在師生記憶中的不只有一次次精彩的分享和熱烈的討論,更有一句句尖銳的提醒,還有那句經典勵志名言“凡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做到最好”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我也用這句話與本書讀者共勉。
儘管每一章的翻譯都經過多人校對,但由於知識面或語言理解的局限性,各類錯誤在所難免,敬請雅正。
對於這本書,我很贊同原作者約翰·比奈爾的說法:你即將進入一個包含驚人發現和有趣想法的世界——生物心理學世界。我希望你的大腦喜歡關乎它自身的學習過程。
楊莉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及腦科學研究院
2016年9月于廣州
詳細資料
ISBN:9787111559030規格:平裝 / 398頁 / 16k / 27.4 x 21.2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9-1 出版地:大陸
作者:吳淡如
出版社:聚光文創
出版日期:2019-04-01
66折: $ 261
作者:威廉.莎士比亞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6-25
66折: $ 185
作者:陳嘉珍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06
66折: $ 211
作者:雷曉青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1-28
66折: $ 165
作者:李宗玥
出版社:國際學村
出版日期:2024-02-22
$ 337
作者:神田猫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21
$ 111
作者:楊定一
出版社:天下生活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01-02
$ 277
作者:曾寶儀、莊慧秋、林明謙
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1
$ 331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20
$ 260
作者:綾月ツナ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8
$ 135
作者:史蒂芬.霍夫曼博士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15
$ 385
作者:古味直志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24
$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