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1章 基礎
1.1大氣組成和熱結構
1.2大氣輸送和混合
1.3微量氣體
1.4氣溶膠和雲
1.5多相氣相反應和光化學反應
1.6多相和液相反應
1.7干沉降和濕沉降
1.8大氣過程的計算機模擬
參考文獻
第2章 對流層氣相化學
2.1簡介
2.2對流層微量氣體的預算和分布
2.2.1CO
2.2.2CH4
2.2.3氫
2.2.4揮發性有機物
2.2.5NOx
2.3對流層的化學反應
2.3.1對流層OH光化學的基本特征
2.3.2農村低層對流層中HOx反應循環的定量分析
2.3.3高層對流層中OH化學
2.3.4非甲烷烴對OH的影響
2.3.5OH自由基的測定
2.3.6OH的對流層影響
2.3.7全球OH的時間變化
2.3.8與O3和NO3的氧化反應
2.4O3對流層循環
2.5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對流層氣溶膠和雲化學
3.1簡介
3.2氣溶膠和雲的物理化學
3.2.1氣溶膠顆粒的源
3.2.2對流層氣溶膠的尺寸分布
3.2.3氣溶膠顆粒的吸濕生長和成核清除
3.2.4雲和雨形成的物理描述
3.2.5氣體在雲內的相分配
3.2.6氣溶膠的化學組成
3.2.7雲水的化學組分
3.2.8對流層氣溶膠的沉降過程和停留時間
3.3參與氣溶膠和雲化學的微量氣體的循環
3.2.1氨
3.3.2對流層中的硫化合物
3.4水相化學反應
3.4.1雲的基本化學
3.4.2氮化學
3.4.3SO2的氧化
3.4.4過渡金屬的影響
3.5多相化學反應
3.5.1液態和固體表面微量氣體的反應性吸收
3.5.2與海鹽顆粒反應
3.5.3與礦物顆粒的反應
3.6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平流層化學
4.1簡介
4.2平流層O3的形成和分布
4.2.1太陽輻射及其光化學效應
4.2.2只存在氧的大氣中的奇氧化學
4.2.3O3的全球分布
4.3O3破壞催化劑化學和它們的源氣體
4.3.1催化O3破壞和催化劑源氣體
4.3.2H2O、CH4、H2和HOx催化劑
4.3.3N2O和NOx催化劑
4.3.4氯代烴(CH3Cl、CHF2Cl、CFCl3、CF2Cl2、CCl4、CH3CCl3、CFCl2CF2Cl)和ClOx催化劑
4.3.5溴代烴(CF2ClBr、CF3Br、CH3Br)和BrOx催化劑
4.3.6催化劑之間的耦合反應
4.4氣溶膠和極地平流層雲存在時的平流層化學
4.4.1硫酸鹽氣溶膠和PSC
4.4.2多相化學
4.4.3鹵間化合物循環催化破壞O3
4.4.4極地春天O3的耗竭
4.5平流層O3的趨勢
4.5.1全球趨勢
4.5.2Pinatubo山異常
4.5.3南極O3洞
4.5.4北極區域:北極O3洞?
4.5.5模型推測的O3趨勢:過去和將來
4.6小結與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第5章 全球變化及后果
5.1UV輻射變化
5.1.1簡介
5.1.2影響地球接收太陽光uv輻射的因素
5.1.3UV輻射的生物效應
5.1.4UV輻射變化引起的對流層化學效應
5.1.5觀測UV—B輻射的變化與趨勢
5.1.6小結與結論
致謝
5.2氣候變化
5.2.1簡介
5.2.2地球輻射收支的基本原理
5.2.3地球大氣中的紅外活性組分
5.2.4輻射強迫和全球變暖潛勢
5.2.5氣候響應和氣候反饋
5.2.6近期氣候變化和未來趨勢預測
5.2.7小結與結論
5.3酸沉降
5.3.1簡介
5.3.2大氣酸度來源
5.3.3中和過程與中和平衡
5.3.4酸沉降機制
5.3.5酸沉降的空間分布和時間趨勢
5.3.6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氣相反應
附錄B 多相反應
附錄C 液相反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