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行為學(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的研究領域起源于歐美60年代,是研究人與人周圍的各種尺度的物質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環境行為學的基本目的是,探求決定物質環境性質的要素,厘清其對生活品質所產生的影響,通過環境政策、規劃、設計、教育等手段,將獲得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品質的改善中。
近40年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同時快速城市發展與建設也帶來了較多的城市問題。人與自然、人與環境關係的和諧融合、城市空間生活品質的提高是面向社會重大需求的建築與城市最新的重要課題。環境行為學知識已被列為建築學和城鄉規劃學研究生教育評估的重要知識點。本教材根據課程設置需要,組織相關院校的教師和學者參與編寫而成,其主要內容為環境行為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