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學以壽命為軸線詮釋生物進化規律,創新性地提出全身結締組織所構成的筋膜軟性支架網路,是身體內的「土壤」,是維持較長生命周期的重要物質基礎。細胞的功能狀態和生命活動(細胞更新)均離不開筋膜所提供的支持(營養)和儲備(幹細胞)等功能。筋膜學的核心是人體結構的雙系統理論,即人體是由筋膜構成的支持與儲備系統(陰)和功能系統(陽)兩部分組成。這一全新的人體觀和方法論為揭示陰陽、五行、經絡、穴位等中醫學的主要關鍵科學問題,系統闡釋眾多傳統療法的作用機制,為各種疑難病癥的有效治療方案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原林,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廣東省解剖學會副理事長、全軍人體解剖學副主任委員、國家重點學科南方醫科大學(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科負責人、深圳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科負責人,原國家衛生部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第六、第七版國家規劃教材《系統解剖學》編委,廣東省解剖學會臨床解剖學主任委員等職。為國家863項目「數字化虛擬人體若干關鍵技術」「數字化虛擬中國人的數據集構建與海量資料庫系統」負責人;國家973課題「針灸理論的筋膜學說基礎研究」負責人;第407次香山科學會議「筋膜學研究」執行主席。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發明專利5項,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開始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並逐漸完善原創性科學理論體系「筋膜學」,是筋膜學研究首席專家。
王軍,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深圳市人民政府高層次領軍人才。現任深圳大學筋膜學研究院、深圳大學醫學部中醫筋膜學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兼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筋膜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繼續教育部特聘教授,廣東省解剖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從事中西醫臨床及醫學教學科研工作20余年,先後參與和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課題、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等十余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和國家核心期刊論文近50篇,主編出版專著5部,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擔任3部國家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編委,為全國高校UOOC聯盟《科學中醫--筋膜學》課程的負責人及主講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臨床解剖學和筋膜學,是原創性科學理論體系「筋膜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