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臨床心理學的概念與發展 /1
第二節 臨床心理學的物件和任務 /6
第三節 臨床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問題 /8
第四節 臨床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11
第二章 臨床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15
第一節 心理動力學理論與方法 /15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和方法 /23
第三節 人本主義理論與方法 /32
第四節 家庭治療理論與方法 /36
第五節 團體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 /42
第三章 臨床訪談/48
第一節 概述 /48
第二節 臨床訪談過程和技術 /51
第三節 臨床訪談的主要類型 /56
第四節 臨床訪談的信度和效度 /62
第五節 臨床訪談的影響因素 /67
第四章 臨床評估與診斷/73
第一節 臨床評估的概念與意義 /73
第二節 臨床評估的基本方法 /74
第三節 臨床評估的內容與方法 /79
第四節 心理測量工具的應用 /81
第五節 心理治療療效評估的相關問題 /91
第五章 精神障礙的治療/95
第一節 心理社會治療 /96
第二節 精神藥物治療 /100
第三節 物理治療及其他治療 / 111
第六章 抑鬱障礙/115
第一節 臨床特徵與治療原則 /115
第二節 抑鬱障礙的認知行為治療 /118
第三節 抑鬱障礙的人際心理治療 /124
第四節 抑鬱障礙的精神動力學治療 /129
第五節 家庭治療 /135
第七章 恐懼性焦慮障礙/145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方法 /145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 /148
第三節 其他心理治療 /154
第八章 驚恐障礙/160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 /160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 /163
第九章 廣泛性焦慮障礙/170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 /170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 /171
第三節 其他心理治療 /176
第十章 強迫障礙/184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 /184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 /188
第三節 其他心理治療 /192
第十一章 創傷後應激障礙/199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 /199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 /201
第三節 眼動脫敏與再加工治療 /206
第四節 動力性心理治療 /210
第十二章 分離(轉換)障礙 /215
第一節 分離(轉換)障礙臨床表現與治療 /216
第二節 催眠和暗示治療 /218
第三節 動力性心理治療 /222
第四節 認知行為治療 /227
第十三章 軀體症狀及相關障礙/231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 /231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 /235
第三節 動力性心理治療 /242
第十四章 心理生理障礙/246
第一節 進食障礙 /246
第二節 失眠症 /259
第三節 性功能失調 /273
第十五章 人格障礙/281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 /281
第二節 辯證行為治療 /286
第三節 移情焦點治療 /293
第四節 其他心理治療 /298
第十六章 精神活性物質使用/ 成癮行為所致精神障礙/302
第一節 物質使用/ 成癮行為所致精神障礙臨床表現 /302
第二節 物質使用所致精神障礙的治療原則及方法 /304
第三節 成癮行為所致精神障礙的心理治療 /314
第十七章 雙相障礙/318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 /318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 /320
第三節 躁狂復發的預防 /325
第四節 人際和社會節律治療 /329
第十八章 精神分裂症/332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 /332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 /334
第三節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干預 /345
第十九章 軀體疾病相關精神障礙/348
第一節 臨床表現與治療 /348
第二節 常見軀體疾病相關精神障礙的心理治療 /351
第二十章 兒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礙/361
第一節 常見的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 /361
第二節 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原則與方法 /371
第二十一章 老年期精神障礙/378
第一節 臨床表現和治療 /378
第二節 常見老年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379
第三節 老年期精神障礙的心理治療 /386
第二十二章 自殺與危機干預/399
第一節 自殺相關概念與理論模型 /399
第二節 自殺危險性的評估、干預和預防 /400
第三節 危機及危機干預 /407
第二十三章 臨床心理人員的執業與成長/414
第一節 臨床心理人員資格與執業 /414
第二節 臨床心理人員個人成長 /421
第三節 臨床心理人員的倫理與法律 /423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