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學家西門·沙馬,通過四十年的學術流浪與沉澱,考古、考證與研究,為我們娓娓展開了一幅橫跨多個大陸和數個世紀的猶太人歷史大圖景。
本書為“猶太人的故事”系列著作的第二部,時間跨度為1492~1700年,從時間段上接續前作《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由點至面敘述了猶太人在歐洲、亞洲200餘年的顛沛流離、艱難融入、商貿活動的唏噓歷史。西元70年,隨著第二聖殿被羅馬人焚毀,猶太人進入了歷史上的“大流散”時期,他們作為難民大部分流散到歐洲各地,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失土去國、背井離鄉,猶太人不得不在物質和精神迫害的夾縫中求生圖存。漫漫流亡路上的一代代猶太人開始尋找自己的地理家園和心靈寄託,不管是跋涉在逃亡路上還是在叫賣途中,不管是在被推上火刑柱之前還是坐在銀行家的寶座上,他們都念念不忘初心所系、鄉愁之根——錫安,因為那裡才是他們全部身心的最後歸宿。
作者將自己放在對話者的立場,希望為普通讀者呈現一部後中世紀猶太史,一部全面評價猶太人的共同經歷,因為在我們這個被焦慮不斷侵襲的時代,猶太人尋找家園的行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