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的臨終遺作,他的最後一部偉大作品,浪漫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優美的法國散文作品之一。在生命的最後幾年,由於政治和宗教觀點不為上層所容,聲名遠傳的盧梭,命運急轉直下,被四處驅逐。“在世間就這樣孑然一身了,既無兄弟,又無鄰人,既無朋友,也無可去的社交圈子。”偉大的盧梭沒有沉淪,他在大自然中漫步,種植植物和沉思,在孤獨中尋求內心的安寧和幸福。回到巴黎,盧梭寫下他放逐生活中的10次漫步遐想,但最後一篇還未完成,既已離世。
《漫步遐想錄》可以看作《懺悔錄》的續集,但此時的盧梭已全然褪去憤怒,不再攻擊和防禦,而是決定接受命運,“一心一意,過慵懶的生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盧梭沉浸於大自然之中:他採集植物標本、觀察花草,這帶給他甜蜜和欣喜;伴隨比埃納湖畔的波濤,他追憶愛情、反思一生,任思緒飄蕩于沒有明確目標的甘美遐想。
盧梭在自然中的漫步,是文學的漫步,是人類尋找自我的漫步,是純真、浪漫的漫步,是偉大的天才最後的游吟。幸福不是外在的追求,而是“一種單純而恆久的境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這種感覺就足以充實我們的心靈。
讓-雅克·盧梭(1712—1778),18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驅,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對話錄》《漫步遐想錄》等。
徐繼曾(1921—1989),著名翻譯家,辭書家,曾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北京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曾翻譯與參與翻譯《笑——論滑稽》《漫步遐想錄》《追憶似水年華》等,並曾擔任《漢法詞典》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