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考察了傳統中國的外交模式“朝貢體系”及其在廣州的應用,接下來討論了鴉片戰爭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適用過程。1845年至1851年間,新的條約體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條約中承認的特權,而外國人也在儘力為他們獲得額外的好處。1850年至1854年間,上海的狀況極為混亂。隨着外國海關稅務司的最終確立,條約體系開始復蘇。本書並未沿用當時流行的帝國主義觀點,指出1842年至1860年間的新條約體系意味着清朝開始接受與外國人“共享治權”的觀念,通過這樣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國海關稅務司成為中西“共治”的合作者。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教授。曾任美國亞洲研究協會主席、美國歷史協會主席,是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著有《中國沿海的貿易與外交》、《偉大的中國革命》、《中國:傳統與變遷》、《美國與中國》等著作。
牛貫傑,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譯有《中國歷史的結構》、《中國皇權的多維性》等,主編《清史譯叢》“羅威廉專輯”,《新史學》“前近代清朝與奧斯曼帝國的比較研究”等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