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在晚明思想裂變的大背景下,討論西學的傳入與晚明學者的回應。作者認為,明代在王陽明以后心學流弊叢生,佛門衰頹,思想界呈「裂變」態勢,如何落實道德實踐成為一個最重要的難題。
以晚明的這種現實問題為基本立足點,作者討論了西學的傳入過程、策略與基本內容(基督教天主觀、靈魂觀、修習觀)以及相對應的晚明學者的回應,對西學之無法解決當時的問題作出了自己的解釋,對晚明學者立足儒家立場所進行的道德實踐探索作出了精到的分析。
在方法上,作者以哲學的討論為核心,又將具體的哲學見解放在整體的歷史背景與時代問題中來看待,將思想與歷史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作者對晚明傳入之西學及士大夫之回應的研究就顯示出了相當的深度,富有立體感。
書中創見迭出,尤其是從明代思想演進的內在脈絡,即中國本身的問題意識出發來關看待西學在晚明的傳播過程,令人耳目一新。在研究歷史的同時,也觀照了當代中國的現實問題,對今天我們如何站在自己的文化立場上、出於自己的問題意識來吸收西學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