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2 項符合
遊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遊牧部族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探討的物件是華夏最古老的一個邊緣--華夏北方邊緣。作者以人類學的遊牧社會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對早期中國北方多元的遊牧社會作出新考察。作者指出,漢代中原王朝與其北方遊牧部族的互動曾形成三種不同的華夏邊緣,也是三種人類生態本相--蒙古草原的匈奴、甘青高原河谷的西羌、東北森林草原的鮮卑與烏桓。作者期望通過情境化與反思性的歷史知識,使讀者對歷史事件及民族社會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
《遊牧者的抉擇》試圖探討這樣一個問題:族群劃分方式究竟是如何形成?怎樣去理解不同族群(民族)之間關係進而理解我們自身民族發展過程?
通過大量的史料梳理以及考古學、人類學、地理學等學科研究,進行了思想與邏輯的推斷和論證。作者向讀者揭示出,北亞“遊牧者的抉擇”,其實並不全然出自他們的主觀意志;它們背後還存在某種更為深沉、恒久的歷史動力,始終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遊牧者們看似自由自的“抉擇”行為是某個人群所處的特定資源環境,及其在與該人群的互動中生成發育起來的各種社會政治結構。
“遊牧”不只是一種生產、消費與交換之經濟手段,它還需要特定的社會組織、社會價值觀來與之配合。在這些社會組織與價值體系下,人們基於種種群體認同與利害關係下的情感、動機,與一層層外在世界人群互動而產生種種言行與事件表徵;這些表徵強化原有的社會體系,或導致社會變遷。
本書中的反思性研究,卻無意針對全面還原歷史真相及因果關係本身,而是要將一系列相關歷史事件之由以展開的根源,追溯到中原王朝的資源邊界與遊牧各人群的不同人類經濟生態,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係等方面。而最終,作者希望能形成的是對整個華夏民族彼此歷史的反思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