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福柯對法國文學家雷蒙·魯塞爾作品中的隱喻、沉默、雙關進行細緻的解讀。雷蒙·魯塞爾是法國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是法國另一位大文豪普魯斯特的同時代人,並與後者有過交往。他對20世紀法國文學影響重大,包括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安德烈·布勒東、烏力波的喬治·佩雷克、新小說派阿蘭·羅伯—格里耶。魯塞爾的作品里總是充滿了語言遊戲。他在世時名聲不大,作品不被好評。1933年,他被發現死於下榻的賓館房間。
通過對雷蒙·魯塞爾作品的解讀,福柯為我們揭示了語言與死亡的關係。他認為,文學的真正任務,不是表現或者反映“物”的現實性,而是要展現其閃光和擴散的過程,創造出一個語言急於進入的“空白”。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從反方向上來觀看文學,也就是採用雷蒙·魯塞爾的方法,我們就會發現語言其實根本什麼也沒有表達,語言只是讓自己始終保持成一個“洞”罷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言被判處了“死刑”,是語言本身判處了自己的死刑。魯塞爾不僅揭示了語言的“空”,而且揭示了語言所說的“物”的“空”。
在福柯的心目中,雷蒙·魯塞爾的文學創作的核心就在於此,他發明了語言機器,但這部機器沒有任何秘密,只有一種語言試圖維繫的、試圖解開的或重新確立的,或無限重複的與死亡之間的關係。
米歇爾·福柯,著名法國思想家、哲學家。他以其無比淵博的學識、才華橫溢的文筆、驚世駭俗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后現代主義、權力分析與社會理論、新文化史、刑罰史、身體史、性史、女性主義與酷兒理論,以及文學與藝術批評等各種時代思潮。其主要作品有:《古典時代瘋狂史》《詞與物》《知識考古學》《性經驗史》“法蘭西學院課程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