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重要陣地。本書用文學史實的手法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共產黨人和進步文化工作者在上海從事翻譯、出版等工作,生動講述了中共早期出版業的起源。本書記錄了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由陳獨秀在上海創立、群益書社發行的《新青年》,李達主編的《共產黨月刊》,中共第一份中央機關刊物《嚮導》,以及《勞動界》《婦女聲》《前鋒》《先驅》《中國青年》等報刊出版物的創辦過程。作者參考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相關研究資料,從出版業入手,深入拓展到陳獨秀、魯迅、李大釗、陳望道、李達、李漢俊、王會悟、蔡和森、瞿秋白等重要革命人物的刻畫和描寫,把人物、性格、形象、命運和事件、場景融合一起,讓讀者感同身受,可讀性強。
楊綉麗,中國作協會員、上海作協創聯室副主任。兼任上海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上海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崇明區作協主席等。已出版作品十多部。曾出版長篇報告文學“軍隊四部曲”;出版紅色起點叢書《巾幗的黎明》《永生》,被列入四史書單。曾獲首屆“上海國際詩歌節”詩歌賽一等獎、第十五屆中國人口文化獎、第七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提名獎、第十二屆《上海文學》詩歌獎。榮獲中國作協 “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先進個人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