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新闡釋了王安石變法的重點及其失敗的原因。全書以王安石變法為主線,將北宋中後期的歷史分為變法、反變法和后變法三個階段,完整地敘述了北宋後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變。
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實現儒家的道德社會,在這一點上,王安石與他的反對者並無二致。問題在於王安石希望通過改造、建立新的官僚體制以實現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體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運作,並以募役法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為個案研究,總結歸納新政的特點。本書的關注點不僅在於王安石變法本身,更在於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義與現實政治權力結構之間的矛盾與糾葛。這也是本書的重要特色與價值之所在。
劉子健(1919—1993),祖籍貴陽,生於上海,曾就讀於清華大學、燕京大學,1948年赴美。20世紀50年代,研究重心轉向宋史。1960年,入斯坦福大學任教。1965年,入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劉子健是美國宋史研究的頂級學者,也是促進國際宋史交流的領袖人物,對突破國家與民族界限的國際性學術合作卓有貢獻。主要專著有《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轉向》《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兩宋史研究彙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