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鴻美術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中國古代美術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編年彙集了巫鴻幾乎所有古代中國美術史的論文和未發表講稿,串聯四十年學術歷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視學者思維發展成熟的脈絡。本書是巫鴻美術史文集的第六卷,收錄作者2012至2019年的15篇論文和講稿,主要涉及中國古代墓葬藝術、繪畫,六朝藝術,美術史方法論等方面,以獨特的“細讀”方式深入分析了寶山遼墓、馬王堆漢墓、中山王厝墓等古代墓葬中隱藏的細節,找尋禮器的意義,追溯山水畫的起源,提取出了大量被忽略的信息。全球語境下的藝術史如何被研究、被書寫成為新的焦點,在過去和當代的藝術之間、在世界上的不同文化之間建立起聯繫。
巫鴻(Wu Hung),著名美術史家、批評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學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1972—1978年任職于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系任教,于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教學,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2008年被遴選為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並獲美國大學藝術學會美術史教學特殊貢獻獎,2016年獲選為英國牛津大學斯雷特講座教授,2018年獲選為美國大學藝術學會傑出學者,2019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美術館梅隆講座學者,並獲得哈佛大學榮譽藝術博士。成為大陸赴美學者獲得這些榮譽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以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的多項研究,古代美術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1989)、《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紀念碑性”》(1995)、《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1996)、《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2010)、《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2012)、《“空間”的美術史》(2018)、《中國繪畫中的“女性空間”》(2019)、《物·畫·影》(2021)、《中國繪畫:遠古至唐》(2022)等。
編者:鄭岩,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美術史與考古學,主要著作有《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從考古學到美術史》《逝者的面具》《鐵袈裟》等,合著有《山東佛教史跡》《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庵上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