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中國近代企業制度的生成與演變研究”的最終成果,已完成結項工作,一共5卷6冊,篇幅共約200萬字。本卷為外商企業卷,分西商、日商兩個部分討論了自前近代中國社會到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外商企業制度生成、演變、終結的全部過程,無論在總體架構還是理論分析上,較以前的研究都顯得更為宏偉大氣,是前所未有的全貌性研究,基本做到了把近代所有外商企業納入研究視野。研究成果囊括了中國近代企業制度演化過程中一些具體問題的見解和貢獻。
張忠民,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市首批領軍人才,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近代企業制度的生成與演變研究”首席專家。主要學術著作有《艱難的變遷——近代中國公司制度研究》(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國有企業(1927-1949)》(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一等獎)、《“公私合營”研究(1949-1956)——以上海工業企業為中心的分析》、《上海與近代中國工業研究》等。
何蘭萍,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獲上海市“育才獎”。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工業史、企業史和企業制度史,上海經濟史,兼及醫療社會史和中共黨史。主持完成上海市哲社課題1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項。在《上海經濟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鹽業史研究》等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合著2部。
朱婷,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歷史學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企業史、上海城市經濟史。參與撰寫的著作主要有《近代中國企業:制度和發展》、《近代上海城市發展與城市綜合競爭力》、《上海與近代中國工業研究》等,另有《抗戰時期在華日資工業企業的擴張及其特點——以戰時華中淪陷區為例》、《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的“留用政策與“中機公司”》、《戰後國民黨政府對紡織工業強化國家資本政策的評析》、《近代上海租界政體制度與城市經濟發展》、《制度環境與城市綜合競爭力之考察——以近代上海為例》等學術論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