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教”作為陽明及其弟子後學內進德以修己、外親民以教化的共同宗旨,在16世紀的中國思想轉折中掀起一次重大社會思潮。近代以來,學人或從人文宗教,或從政治文化視角定位致良知教的作用與影響,卻忽略了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致良知”何以為“教”。
本書將“致良知”何以為“教”作為問題線索,呈現陽明學派從個體道德自覺的講學教育到社會倫常秩序建構的覺民教化,揭示致良知教展開過程中的突破與困境,從而貞定致良知教得以實現的準則與底線。這既是對陽明後學教化困境的根源性反思,也是對作為思想史事件的致良知教的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