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以一種構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現代性焦慮為背景,中國“新女性”形像在中、西各種話語與實踐的糾纏混合下,逐漸浮現。而作為對話的橋樑,翻譯無疑為探究這一生成過程提供了極佳的視角。作者通過考察各種文體、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並置、比較形像類型,對“傅彩雲”、“茶花女”、“蘇菲亞”及“羅蘭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產、流傳以至移植情況進行了有效的追踪。這些經典“傳說”都將成為建構中國“新女性”的重要資源;而通過對它們的生動剖析,本書從整體上也構成了一個展示中、西文化對撞、磨合與再生,凸顯想像他者與自我(再)想像之複雜關係的精彩“傳說”。
作者簡介:
胡纓(1962—),198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係後,赴美國深造,並先後取得布林莫爾學院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普林斯頓比較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開始擔任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東亞語言文學系中國文學副教授至今。旅美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晚清女性研究,成果豐碩,除專著《翻譯的傳說》(斯坦福大學出版社,2000)外,更有十多篇論文收錄於中、美核心學術期刊及論文集。
目錄
譯者的話
鳴謝
導言浮現中的新女性及其重要的他者
第一章《孽海花》:一個跨界傳說
第二章移植“茶花女”
第三章從索菲亞到蘇菲亞
第四章羅蘭夫人及其中國姐妹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譯者的話
鳴謝
導言浮現中的新女性及其重要的他者
第一章《孽海花》:一個跨界傳說
第二章移植“茶花女”
第三章從索菲亞到蘇菲亞
第四章羅蘭夫人及其中國姐妹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