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因為在世界上,一切的國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強,不能者必遭慘敗,毫無例外。
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蔣廷黻以獨特的內政與外交並重的視角,將中國近代歷史變遷凝練在一條主線、四大主題中,為讀者提供了洞悉中國近代史的整體性視角。
蔣廷黻(1895—1965),著名歷史學家,湖南邵陽人。1911年赴美求學,192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擔任第一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與梁啟超共同成為南開大學歷史學的奠基者;后聘入清華大學,改革清華大學歷史系,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史學陣營。1935年棄學從政,以“知外交”聞名於世。1965年病逝于紐約。
新中國成立以前,有關近代中國史和近代中國對外關係史的著作,幾乎半數以上都是因襲蔣廷黻的史學觀點。郭廷以稱蔣廷黻是近代中國史研究“開山的人”,傅斯年稱蔣廷黻“近代史尚無第二人”,李敖對多少前輩嗤之以鼻,偏偏對蔣廷黻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