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沒于古代器物與畫像中的鳥獸草木,題材廣泛,映現着人們與自然界生物豐富密切的關聯,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含義和藝術脈絡。本書通過描述這些圖案、紋樣的風格,剖析其意涵,來推想古人對自然資源的認識、改造與利用,複原彼時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生活,追蹤古族的征伐與遷徙,再現悠遠的宗教禮儀與信仰,呈現出考古材料多方面的價值。
劉敦願(1918—1997),湖北漢陽人。山東大學歷史系、中文系教授。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美術史學家。1930—1944年就讀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科,畢業后曾在四川省圖書館等單位工作。1947年應聘于山東大學,先後在中文系、歷史系執教。早年致力於山東地區田野考古調查,對建立山東早期考古學文化序列有重要貢獻。晚年專註於美術考古研究,針對史前陶器藝術、商周青銅藝術、東周與漢代繪畫藝術等問題撰寫了一系列論文,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著有《劉敦願文集》。
鄭岩,先後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曾在山東省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多年,現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著有《逝者的面具》《年方六千》《鐵袈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