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陳正生先生將近40年對民族民間音樂探究的論文集,分正文與附編兩部分。正文由音律學、音樂聲學、音樂史、樂論、簫笛製作工藝和演奏、書評以及雜俎幾部分組成。音律學、音樂聲學、音樂史有不少內容是互有牽涉的,例如《宋書》和《晉書》所載的荀勖“笛律”,自古人們就把它歸入律學(笛律),實際上這段文獻所講述的是“泰始笛”製作時音孔定位和音高的校定,所以歸入了簫笛製作工藝;泰始笛製作時長度的確定,就涉及計量學;確定音孔位置時,作為“開管”的笛管同“閉管”律管之間的音高關係,這又涉及音樂聲學;分析泰始笛“合理內核”的科學性,以及沒能流傳而導致失敗的緣由,又涉及“律調”的問題。再如音樂史部分,其中的樂人、樂事和樂藝,雖然主體都是人,但又各有偏重。附編收錄的部分書信,乃是討論學術問題的。書中都盡量加以分類,以便於閱讀。
陳正生,1937年2月生於南京。1954年加入“南京樂社”,向甘濤學二胡、琵琶以及律學和音樂聲學知識,向吳造峨學笛;1956年夏,經甘濤介紹向朱虎雄學制簫笛。1959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向金祖禮和陸春齡學笛,向孫玉秀學嗩吶。曾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 上海卷》編輯部副主任、責任編輯,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長期從事律學、音樂聲學、音樂史、樂器工藝,以及音樂考古等方面的研究。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竹笛專業委員會顧問。其研究以笛律所取得的成績最為顯著。在市級以上和台灣地區音樂刊物上發表律學、音樂聲學、音樂史學、簫笛製作工藝研究,以及音樂考古等方面的論文近二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