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的故鄉。在希臘哲學多種多樣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後西方哲學各種觀點的胚胎和萌芽。亞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古代最博學的人物,出生于馬其頓的斯它吉拉城,家族以行醫為世業。亞里士多德的一生,是竭力擺脫外部干擾,潛心于教學和學術研究的一生。公元前367年,風華正茂的青年亞里士多德,離開了宮廷中正在進行著慘烈的奪權斗爭的馬其頓王國,來到了雅典,投入正處鼎盛時期的阿加德米亞,師事柏拉圖。他在這里一住就是20年,大約前10年按照柏拉圖所規定的,修習基礎課程,後10年則以輔導員(agagnostes)身份,做教學輔助工作。他最早的著作被認為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它們仍以對話體形式, 羅馬的西塞羅尚見到這一批作品,盛贊其文采的華美和語言的流暢。柏拉圖逝世之後,大半是為了避免學院的人事糾葛,他離開雅典到了小亞細亞,在這里他充分利用了沿海礁島林立的地理條件進行研究,積累了初步的生物學資料。不久他應聘回到了馬其頓,作了當時的王子、後來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教師,在這里他開始注意于政治、倫理問題。他的第一批政治倫理作品,是在這個時期寫成的。公元前335年, 亞里士多德回到闊別12年的雅典,雅典已在馬其頓的控制之下了。這時候,他以知命之年在呂克昂創建了自己的學校, 親自主持講授,並廣泛地開展學術研究。現在我們所見到的較為完整的著作,大都是亞里士多德這一時期的作品。然而好景不長,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猝死于遠征的軍旅之中,雅典對他這個外邦人已充滿敵意。他不得不把學校移交給自己的學生和朋友,避居于優卑亞島卡爾基斯城他母親所遺下的老屋中;獨享其寂寞,于次年病死,終年63歲。亞里士多德所創立的學派,被稱為漫步學派(Peripatetikoi》。
我們說,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並不是因為他建立了一個無所不包的體系,宣示了幾條永恆不變的真理,而是因為他把希臘哲學愛智慧、尚思辨的精神,也就是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精神,充實了,具體化了,發揚光大達到頂峰。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尊重經驗,跟隨現象,最後歸于理智和思維。他認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而對感覺的喜愛就是證明。人們通過經驗得到了科學和技術。經驗造成技術,無經驗則只能訴諸偶然。並且,對于實際活動來說,經驗和技術似乎並無區別,而一個有經驗的人比那些只知道原理而沒有經驗的人,有更多的成功機會。亞里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