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我國現當代學術實力的一個集中反映。全國三十多位實力派精英學者,以“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新史學——紀念粱啟超《新史學》發表一百週年”為論域,從各自學科及研究的學術主題出發,對當下或歷史中國的現代性、地方性知識、後現代等命題進行闡發,微言大義,很好地反映了多學科交叉背景下的中國歷史學研究現狀,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對今後史學研究的探索大有裨益。可以說,這是一部在梁啟超之後嘗試展現當代”新史學”全貌的文粹,一部突破了傳統單一學科研討框架而策劃的論文集著,一部中國史學界首次多學科交叉研討會的全景記錄,一部集萃了九大學科頂尖學者探究歷史新型範式的長卷!
作者簡介:
楊念群,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清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史和中國思想史。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楊念群自選集》、《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篇》(主編)、《西方視野裡的中國形象》(主編)、《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合譯有巴林頓‧摩爾的《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等,並曾在《中國社會科學季刊》、《讀書》、《學術思想評論》和《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章節試閱
首先他對歷史敘述本身應該更加重視,就是歷史敘述雖然不能完全擺脫歷史解釋,歷史說明,但不容否認的是,歷史學家經常在不能給出解釋和說明的情況下,感受到歷史中的脈動和不同事物間的微妙關聯關係,並沿著這一感受重建出相關歷史圖景,這樣的歷史敘述成果比耶些給出看來作出了很有說服力的解釋和說明的成果,就擴展人類經驗、推動認知進展這些層面上的意義言,其貢獻往往更實質也更突出。其次,在歷史的說明或解釋層面,他對非精煉的、非系統的人類經驗在解釋和說明上可能發揮的作用會更樂觀些、一個意義上是我前面說的,常識如果總是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發揮理解作用和引導人們注意力的作用,加上常識解釋要受到事實檢證後才能上升為歷史說明,這樣,常識發揮正面作用的可能性自然加大,而危害,誤導的可能性自然大為減小。再一個意義上是說,既然我們能藉助想像力、感受力和非邏輯經驗淪認肯的理知形式的理解力把握超出我們經驗的文學處理部分,那麼,我們在用人類經驗解釋歷史時,也可以使用常識之外的經驗部分,同樣也能起到能相當程度有效傳達的解釋和說明作用。而一旦除去只有人類經驗中的常識部分才有參與解釋和說明的資格
這一限制,常識深度不足的問題,就可以因更複雜經驗的使用而得到補償。其三,是我們在談到創造力問題時,不會把創造力神秘化:因為創造力常常和想像力,感受力及敏銳的理解力突出相關,而這些並不是完全不能培養的。比如,殷海光自己便深感一流文學作品對想像力的激發作用、增強對人生特別理解的作用,那麼,如果這成為殷海光自我訓練有意識的一部分,其想像力和對人性的感知力當然會增強。而一旦如此,他在進入現實和歷史時會比以前敏感,從而更可能注意到以前忽略的因素,去除掉以前可能認為有關聯的因素,這樣的話,雖然殷海光距殷海光所描述的神秘的直觀能力可能仍然路途遙遠,但距離一個優秀史家所要求的品質無疑趨近了太多。
首先他對歷史敘述本身應該更加重視,就是歷史敘述雖然不能完全擺脫歷史解釋,歷史說明,但不容否認的是,歷史學家經常在不能給出解釋和說明的情況下,感受到歷史中的脈動和不同事物間的微妙關聯關係,並沿著這一感受重建出相關歷史圖景,這樣的歷史敘述成果比耶些給出看來作出了很有說服力的解釋和說明的成果,就擴展人類經驗、推動認知進展這些層面上的意義言,其貢獻往往更實質也更突出。其次,在歷史的說明或解釋層面,他對非精煉的、非系統的人類經驗在解釋和說明上可能發揮的作用會更樂觀些、一個意義上是我前面說的,常識如果總是在...
目錄
序言
一、史學的社會科學化:路徑與限度
賀照田從殷海光晚年史學思想的轉變看引社會科學治史思路的限度
孫歌關於現代史書寫的基本問題——日本現代知識界“昭和史論爭”的啟示(簡稿)
黃克武百年以後當思我:梁啟超史學思想的再反省
王銘銘“在歷史的垃圾箱中”——人類學是什麼樣的歷史學?
陳平原“元氣淋漓”與“絕大文字”——梁啟超及“史界革命”的另一面
楊念群“理論旅行”狀態下的中國史研究——一種學術問題史的解讀與梳理
二、地方性知識與普遍性知識
趙汀陽曆史知識是否能夠從地方的變成普遍的?
汪暉亞洲想像的譜系:亞洲、帝國與民族—國家
趙丙祥神給的禮物和給神的禮物:“禮物”作為歷史研究之一般概念的可能性
三、歷史書寫與歷史記憶
四、文化史的新探索
五、社會史研究:方法的自覺與反思
六、史學與法學視角的互滲
七、後現代史學與身體政治、醫療史研究
附錄
序言
一、史學的社會科學化:路徑與限度
賀照田從殷海光晚年史學思想的轉變看引社會科學治史思路的限度
孫歌關於現代史書寫的基本問題——日本現代知識界“昭和史論爭”的啟示(簡稿)
黃克武百年以後當思我:梁啟超史學思想的再反省
王銘銘“在歷史的垃圾箱中”——人類學是什麼樣的歷史學?
陳平原“元氣淋漓”與“絕大文字”——梁啟超及“史界革命”的另一面
楊念群“理論旅行”狀態下的中國史研究——一種學術問題史的解讀與梳理
二、地方性知識與普遍性知識
趙汀陽曆史知識是否能夠從地方的變成普遍的?
汪暉亞洲想像的譜系: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