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以現代批評理論和跨學科方法重新讀解西方藝術史的著作。書中涉及了西方藝術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重要時期以及諸多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卻無意勾勒出一部完整的藝術史。相反,本書的探討恰恰表明,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藝術史似乎都已不再存在。隨著意義本身的不斷消解和重構,藝術家、藝術作品、連同他們所處的時代,只能呈現為破碎的痕跡。不過,正是在這種散落的追尋中,或許可以重現藝術史本身的意義。
作者簡介:
耿幼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
目錄
總序一:東西東西
總序二:東來西去
德里達的記憶
——代前言
視覺、軀體、文本
——古希臘藝術問題
神聖的符號學
——經院哲學寫作與中世紀的文學和藝術
文藝復興之夢
——闡釋提香
永恆的憂鬱
——論北京藝術的時空結構
精神的戲劇
——巴洛克藝術的時空結構
慾望的廢墟
——讀巴洛克繪畫
波希米亞人
——惠斯勒、先鋒派藝術和19世紀後期歐洲文化問題
古典主義的現代派
——馬蒂斯的《藍色裸體》與《粉色裸體》
機器時代的藝術
——《泰坦尼克號》與現代主義藝術
天使的墮落和天堂的鄉愁
——夏加爾的繪畫與伊里亞德的神學
身體、藝術、革命
——弗里達·卡洛的繪畫
現代主義的歧義
——馬格利特的詞與物
寫實主義的現代繪畫
——斯坦利·斯賓塞的複活
肯定性的藝術
——大野洋子的生活和創作
走向現代之後
——安迪·沃霍的意義
憤怒與狂喜
——從女性主義到後女性主義
總序一:東西東西
總序二:東來西去
德里達的記憶
——代前言
視覺、軀體、文本
——古希臘藝術問題
神聖的符號學
——經院哲學寫作與中世紀的文學和藝術
文藝復興之夢
——闡釋提香
永恆的憂鬱
——論北京藝術的時空結構
精神的戲劇
——巴洛克藝術的時空結構
慾望的廢墟
——讀巴洛克繪畫
波希米亞人
——惠斯勒、先鋒派藝術和19世紀後期歐洲文化問題
古典主義的現代派
——馬蒂斯的《藍色裸體》與《粉色裸體》
機器時代的藝術
——《泰坦尼克號》與現代主義藝術
天使的墮落和天堂的鄉愁
——夏加爾的繪畫與伊里亞德的神學
身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