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類學?”人們可能以為,只要是學科的專業研究人員,都能夠應當能夠一語道破。一些人類學家也“一言以蔽之”的對自己的學科進行簡明的定義。在很多教材中,作者言簡意賅的告訴我們說︰人類學者們學科,就是“人的科學”。這樣一個答案,不求甚解的人會放過,不小心的人則可能頗受它的誘惑,而深思的人則知道,它所包含的信息量並不怎麼大。所有的人文社會科學都是研究人類的,難道都應當被納入人類學嗎?從本意上,人類學確有一種“包打天下”的雄心,但恰好也是這門學科又給了自己的研究一個嚴格的範疇限定。要說清楚這門不無內在矛盾的學科,就要知道這門“人的科學”曾以研究那些古老的“原始人”為己任,而要令人信服的解釋“人的科學”與“原始人的研究”有何干系,難度其實不小。
這本《人類學是什麼》意在說明這一“人類學天下觀\〃的來歷、表達方法與意義。
說“他者的目光”重要,不等于要說文化相對主義是人類學的一切。我願意把自己說成是一個文化價值觀的相對主義者,同時是一個社會認識論的普遍主義者。這兩種觀點,這兩種心態,似乎存在著立場的對立。然而,我能理解它們的統一︰一個人類學家若不能相對地看待他人的文化,就很難理解這個文化;他若不能理解實踐這個文化的人也是人,就很難理解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人類學是什麼》這本書,要盡量表達相對性與普遍性的結合,要從一般的人類學出發,進入“他者的目光”,再從“他者的目光”進入生活方式的“常識\〃,從這些“常識\〃進入社會構成的原理,再轉入學科在知識互惠中的意義,最後論述人類學的基本認識與價值。
學習一門學問,一如學習做人一樣,需追求它的道理、規則、價值和技藝。怎樣才能獲得這些東西呢?我們一般要翻閱一些入門書,通過了解基礎知識來接近學科。可是了解和把握學科所需要的東西,比書本知識能告訴我們的多。人類學是一門特別注重體會和理解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