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中學生,通過閱讀這套叢書可以擴大你的知識面,這有助於提高您的寫作能力,無論寫人、寫事,還是寫景都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展開,從而加深文章的思想性,避免空洞無物或內容淺薄的華麗辭藻的堆砌(尤其近年來高考中話題作文的出現對考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及知識面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與自然科學知識可提供給人們生存本領相比,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顯得更為重要,它幫助您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給您做人的道理。
我們中國歷來就是人文大國,有著悠久的人文教育傳統。古人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一傳統綿延了幾千年,從未中斷。現在我們更應該重視人文學科的教育,高場人文價值。北京大學出版社為了普及、推廣人文科學知識,提供人文價值,塑造文明、開放、民主、科學、進步的民族精神,推出了《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叢書,為大中學生提供了一套高質量的人文素質教育教材,是一件大好事。
作者簡介:
邱澤奇,社會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行後學習過生物學、農業古籍和農業史、社會學和社會項目評估。曾經擔任過農場技術員、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哈佛大學訪問研究員、聯合國項目評估專家。曾經從事的研究領域有農村婚姻家庭、農村貧困、農村社會保障和中國社會學史。現在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組織、高新技術與網絡社會。
章節試閱
在工業社會,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所產生的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是一種與先前各種經濟制度截然不同的製度,在這種制度中,資本家利用資本(何資產,包括金錢、機器,甚至還包括工廠)把不佔有資本的社會成員緊緊地攥在手裡,使之成為他們獲取剩餘價值、進行資本積累的工具。不佔有資本的工人為了維持生活,不得不依賴於這樣的生產關係。因此,馬克思認為,機器工業的直接影響就是,佔有資本的社會成員構成了一個階級,他們統治和左右著社會的命運,而大多數只具備勞動力的人口則構成了一個依附資本提供的工作機會、掙工資的工人階級,或者說是勞動階級。隨著工業化的擴展,大量原本依靠在土地上耕作而自給自足的農民也加入了城市工人階級的隊伍,這就是無產階級。
對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關係的探討也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最好的論據。在馬克思看來,社會系統由於經濟制度內部的矛盾而發生從一種生產方式到另一種生產方式的遷移,這種遷移有時是漸進地,而有時則是通過革命。從狩獵和採集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開始,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古代奴隸制度、以地主與農奴的區分為基礎的封建社會、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資本主義社會。
因此,同以往的任何制度一樣,資本主義仍然是一個由對立的階級構成的社會,階級之間的衝突仍然是一個昔遍現象。雖然擁有資本的資產階級和需要生活的工人階級彼此依賴,與以往的社會一樣,這樣的依賴並不是一種穩定的關係,因為這種階級關係的實質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工人雖然擁有勞動力,但為了生活,卻沒有對自己勞動力的控制權,而資本家卻可以通過佔有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而獲取利潤。因此,這種矛盾導致了依賴關係的不穩定,也預示了矛盾的結果將只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在馬克思看來,就像資本家聯合起來推翻封建制度那樣,資本主義制度同樣要被一種新建立的製度所取代。
馬克思相信,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歷史重任只能由無產階級來完成,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富人和窮人之間巨大差距的新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再有控制經濟制度和政治權力的少數人階級以及勞動價值被盤剝的社會大眾階級;社會財富將由社會成員共享;生產力將高度發展、生產效率將空前提高,進而保證社會財富的供給。
馬克思對工業社會的探討不僅對後來的社會科學(各學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指導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俄國十月革命、中國革命以
……
在工業社會,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所產生的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是一種與先前各種經濟制度截然不同的製度,在這種制度中,資本家利用資本(何資產,包括金錢、機器,甚至還包括工廠)把不佔有資本的社會成員緊緊地攥在手裡,使之成為他們獲取剩餘價值、進行資本積累的工具。不佔有資本的工人為了維持生活,不得不依賴於這樣的生產關係。因此,馬克思認為,機器工業的直接影響就是,佔有資本的社會成員構成了一個階級,他們統治和左右著社會的命運,而大多數只具備勞動力的人口則構成了一個依附資本提供的工作機...
目錄
閱讀說明
總序
作者的話
1.數字與意義
1.1四個數字
1.2數字、常識與意義
1.3社會學中的數字
1.4獲得數字的基本方法
1.5賦予數字以科學的意義
2.社會之學
2.1從哲學中脫胎
2.2塗爾幹的貢獻
2.3多元傳統
2.4社會學的想像力與多元視角
2.5什麼是社會學?
3.人之初
3.1狼孩與天性
3.2淘氣與教養
3.3我看人看我
3.4影響社會化的因素
3.5無法速成的社會化
3.6 《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啟示
4.明天可以不上學嗎?
4.1作為社會制度的學校教育
4.2學校教育的功用
4.2.1受教育者視角
4.2.2社會的視角
4.3學校教育的批判
4.4為什麼一定要考試?
4.5教育與不平等
5.如果天上掉餡餅
5.1找一份工作真難
5.2勞動分工
5.3經濟制度: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
5.4女性、農民工與工作機會的不平等
5.5失業
6.談婚論嫁說家庭
6.1找一個什麼樣的伴侶
6.2結婚、離婚和再婚
6.3何以為家
6.4家庭的社會意義
6.5家庭會消失嗎?
7.人能群
7.1人類的群集性
7.2哥們與君子
7.3群體是如何運作的?
7.4組織與組織理論
7.5信息技術發展與組織演變
8.我這是在哪兒?
8.1社會結構的要素
8.2社會的分層的結構
8.3中國社會分層機制的變遷
8.4我這是在哪兒?
結束語
推薦閱讀書目
閱讀說明
總序
作者的話
1.數字與意義
1.1四個數字
1.2數字、常識與意義
1.3社會學中的數字
1.4獲得數字的基本方法
1.5賦予數字以科學的意義
2.社會之學
2.1從哲學中脫胎
2.2塗爾幹的貢獻
2.3多元傳統
2.4社會學的想像力與多元視角
2.5什麼是社會學?
3.人之初
3.1狼孩與天性
3.2淘氣與教養
3.3我看人看我
3.4影響社會化的因素
3.5無法速成的社會化
3.6 《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啟示
4.明天可以不上學嗎?
4.1作為社會制度的學校教育
4.2學校教育的功用
4.2.1受教育者視角
4.2.2社會的視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