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近年來對印度哲學與佛教等有關東方哲學思想的研究著作。全書從印度哲學思想、佛教與婆羅門教思想比較、中印文化思想融匯、佛教與現代社會發展等四個部分,展示出佛教思想根源於印度哲學、吠陀思想,並在發展過程中與印度文化、中國文化交融互生的特點。第一部分「印度哲學思想」,對印度哲學的主要發展線索進行了敘述,論及了印度哲學的遠古聖典吠陀和奧義書、佛教與耆那教、正統六派哲學(勝論派、正理派、數論派、瑜伽派、彌曼差派、吠檀多派)等,從總體上勾勒了印度哲學的發展脈絡和主要特點。第二部分「佛教與婆羅門教思想比較」,對印度哲學中的兩大體系婆羅門教哲學和佛教哲學中的一些核心理念進行了比較分析,主要論述了兩教在事物形成觀念、社會人生觀念、無明觀念、否定形態的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異同。
第三部分「中印文化思想融匯」,對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出現的變化情況及融入了中國原有傳統文化因素的佛教形態進行了探討。內容涉及中國人對來自印度的佛教較早採取的態度、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佛教譯經大師的翻譯情況、中國佛教般若學說最初的理論傾向、中國佛教宗派中影響最大的禪宗的特色等有關問題。在論述中著重分析了佛教基本義理的印度淵源和傳入中國后所產生的本土特色,還論述了中國南北朝時期各種「師說」與印度佛典的關聯、佛教的戒律、漢文資料中的一些外道文獻、舍利及佛塔在中國的影響等問題。第四部分「佛教與現代社會發展」,主要就佛教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及對人們日常生活所起的作用進行探討,論述了現代社會中佛教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展現自身中的積極成分、如何在現代社會中造福眾生或利樂有情等問題,具體涉及了現代佛教的都市寺院、藥師思想與健康社會、現代社會中佛教的積極發展、佛教思想與世界的和平與和諧等內容。
姚衛群,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現任北大哲學系佛教與道教教研室主任,北大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佛教和東方哲學,較為關注的是佛教的歷史與哲學方面的問題,並研究古印度的六派哲學。近年主要研究佛教哲學中的一些基礎觀念和婆羅門教哲學思想。承擔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的重大項目「印度婆羅門教哲學和佛教哲學比較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