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哲學導論》(1842—1843)為謝林晚期哲學的代表性作品。謝林晚期哲學十分重要的貢獻在於區分「肯定哲學」和「否定哲學」。通過對整個近代理性進行批判式的範圍劃定,考察其歷史性處境和效用,謝林嘗試為理性重新賦予合法性,極力克服形而上學自開端以來就包含在自身中、並在近代哲學中達至頂點的虛無主義傾向,從而通過回溯哲學的開端來拯救哲學自身。本書的另外三個文本《對肯定哲學本原的另一種演繹》(1839)、《柏林首講》(1841)、《論永恆真理的源泉》(1850)與《啟示哲學導論》共同構成進入謝林晚期「啟示哲學」的通道,並刻畫其晚期的基本論題和思想剖面。從思想史層面來看,謝林的晚期哲學更起到從德國古典哲學向19世紀中晚期哲學、甚至20世紀哲學的過渡作用。
謝林(F. W. J. Schelling,1775—1854),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與康德、費希特、黑格爾並稱德國古典哲學四大家。代表作品有《自我作為哲學的本原》《一種自然哲學的理念》《先驗唯心論體系》《哲學與宗教》《論人類自由的本質及相關對象》《世界時代》《神話哲學》《啟示哲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