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上篇
上篇述要
第一章 無量的世界
一、以物為量
二、大制不割
三、小中現大
四、一即一切
結 語
第二章 懶寫名山照
一、巨師神髓
二、賞雨茅屋
三、石上菖蒲
四、江路野梅
五、清淺蓬萊
六、光而不耀
結 語
第三章 大成若缺
一、局促與自足
二、支離與大全
三、殘缺與圓滿
四、破碎與渾一
結 語
第四章 作為“非歷史”的藝術
一、歷史與歷史感
二、在懷古中超越歷史
三、不作“時史”
四、時空的截斷
五、另一種永恆
結 語
第五章 讓世界敞亮
一、“照亮”還是“敞亮”
二、“山河大地”的發現
三、且隨色走
四、存在即意義
結 語
第六章 由青山白雲去說
一、說“說”
二、我不“說”
三、讓世界“說”
四、世界“皎皎地說”
結 語
第七章 德將為汝美
一、自性為美
二、澹然無極
三、歸根曰靜
四、空花自落
五、不作妍媚
結 語
下篇
下篇述要
第八章 無上清涼界
一、《閒情》之“閑”意
二、不愛不應物
三、幽鳥不知春
四、幽冷的眼神
結 語
下篇述要
第九章 陶淵明的“存在”之思
一、存之有盡
二、無遁而存
三、不存之存
結 語
第十章 王維的“聲色”世界
一、色聲即法身
二、色空無礙的輞川組詩
三、一行三昧的體驗法門
四、作為非風景的山水
五、色聲世界中的“塵”
結 語
第十一章 白居易的“池上”之知
一、池上
二、主人
三、逍遙
四、無隱
五、虛白
結 語
第十二章 蘇軾的“無還”之道
一、“無還”的概念
二、廬山真面目
三、廬山煙雨浙江潮
四、何必論榮枯
五、造物初無物
結 語
第十三章 虞集的“實境”說
一、“實境”的概念
二、真性
三、真理
四、真實
結 語
第十四章 倪瓚繪畫的“絕對空間”
一、“絕對空間”的概念
二、泛泛:超越對境關係
三、蕭散:淡化聯繫紐帶
四、寂寞:消解動力模式
五、苔影:抹去時間痕跡
六、蘧廬:重置無量空間
第十五章 石濤的“兼字”說
一、畫與字
二、“一字”與“一畫”
三、經權與畫變
四、本之天與全之人
第十六章 黃賓虹的“渾厚華滋”說
一、“渾厚華滋”說的提出
二、渾全的法則
三、生生的機趣
四、純化的語言
結 語
剩 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