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高度技術化、組織化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對主體性的壓抑與剝蝕。現代消費社會的這一負面效應與西方現代文明對“個人自由”的崇尚存在着的巨大的衝突與悖論,落實到個體的生命體驗層面,即有一種倦怠無力的現代“頹廢感”。本書以頹廢主義的諸多關鍵問題為依托,在話語建構、範式方法、理論視域等層面展開系統研究,指出其作為在工業革命后遽然加速的西方社會現代性歷史進程的產物,既是對這一社會歷史進程的反映,更是對社會巨變的反應;既是對社會歷史進程的藝術表現,更是對社會巨變的精神-心理補償。本成果有顯著的創新性,對理解現代性進程中的“頹廢”現象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我國文學理論學科建設也有重要意義。
蔣承勇,四川大學文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馬工程”首席專家;在《中國社會科學》《外國文學評論》《文學評論》等發表論文150余篇,出版著作十余種。曾5次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長期從事西方文學思潮研究,是我國該領域的著名專家。
楊希,女,文學博士,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曾出版學術專著1部,在《外國文學研究》《當代外國文學》《浙江社會科學》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承擔廳局級科研項目1項、校級科研項目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