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加納羅(Richard P. Janaro,1927—2017),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出版多部大學通用教材,包括與阿特休勒合著的《藝術:讓人成為人》和《回應戲劇》《哲學:有關信仰》《人的價值》(與達爾文·吉爾哈特合著)等。他還從事戲劇創作,作品包括《弗吉尼亞·伍爾夫:最後一天》和《恆定之光:愛因斯坦在1905》等。曾憑借《人文學:是什麼又能做什麼》榮獲艾美教育紀錄片獎,是邁阿密新世界人文學校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該校戲劇藝術繫系主任。
特爾瑪·阿特休勒(Thelma C. Altshuler,1924—2019)教授,曾於邁阿密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歷史和文學,1953—1962年在邁阿密大學教授文學和人文學,曾組織開設橫跨藝術、音樂、宗教、戲劇和哲學各學科的本科必修課,而後在邁阿密—戴德學院執教,至1998年榮休,期間開設了一系列人文學課程,並於1992年榮任邦妮·麥凱布人文學講席教授。阿特休勒教授一生曾出版多部教科書,十分強調批判性思考和歷史對當下的影響。
理查·迦納羅(Richard P. Janaro,1927—2017)
理查·迦納羅畢業于哈佛大學,曾出版多部大學通用教材,包括與阿特休勒合著的《藝術:讓人成為人》和《回應戲劇》《哲學:有關信仰》《人的價值》(與達爾文·吉爾哈特合著)等。他還從事戲劇創作,作品包括《維吉尼亞·伍爾夫:最後一天》和《恒定之光:愛因斯坦在1905》等。曾憑藉《人文學:是什麼又能做什麼》榮獲艾美教育紀錄片獎,是邁阿密新世界人文學校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該校戲劇藝術系系主任。
特爾瑪·阿特休勒(Thelma C. Altshuler, 1924—2019)
特爾瑪·阿特休勒教授曾于邁阿密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歷史和文學,1953—1962年在邁阿密大學教授文學和人文學,曾組織開設橫跨藝術、音樂、宗教、戲劇和哲學各學科的本科必修課,而後在邁阿密—戴德學院執教,至1998年榮休,期間開設了一系列人文學課程,並于1992年榮任邦妮·麥凱布人文學講席教授。阿特休勒教授一生曾出版多部教科書,十分強調批判性思考和歷史對當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