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之學是古典文獻學的基石,而對於儒家經典文本的校勘,更是經學乃至中國古典學術的核心內容。儒家經典相沿有“五經”“九經三傳”諸說,南宋之後,十三經的組合方式,逐漸形成固定搭配,《十三經注疏》遂成為士人閱讀的最基本文獻,影響深遠。然而由於經疏文字率而搭配,相互遷就改易,人為造成經典文本的混淆。
宋板《十三經注疏》在宋、元、明三朝不斷刷印,但後印本多有補板、修板,字跡漫漶,明代又據之翻刻為閩本、監本、毛本諸本,文本訛誤更甚。清代著名學者阮元廣羅善本,延納學界菁英,纂成《十三經注疏校勘記》,備列諸本異同,廣采清儒校經成果,堪稱經典文本校訂的典範之作,迄今恐尚無出其右者。阮元本身即為清考據學巨擘戴震門生,《校勘記》參與者還包括段玉裁、顧廣圻等清代考據學派的重要學者。《校勘記》是現代經學研究繞不開的一部著作,起著案頭工具書的作用,但有關此書的編纂緣起、編纂過程、後續修訂等問題一直沒有清晰的文章論述,甚至學界一直延用的《校勘記》文本實際是一不完整、錯謬亦多的摘錄本。
本書作者于2015年對初刻完本文選樓本《十三經注疏校勘記》進行整理,學界稱便。今作者又在整理工作的基礎上對《校勘記》一書進行全面梳理研究,以《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研究》為題出版,填補了有關《校勘記》研究領域的學術空缺,是一部具有相當學術水準的研究著作,已被預收入“北京大學人文學科庫”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