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研究中西敘事思想,特別是文學中的敘事方法的異同。各章分別就虛構觀、歷史敘事方法、敘事中的倫理觀、身體敘事等方面,漫談中西創作方法的不同特點。全書總結了性與“綴段性”之別、普遍史與循環史之別、“他者”書寫上的“它性”與“間性”話語之別、規範倫理與德行倫理之別等重要的風格區別,對中西敘事思想總體進行了比較分析:中西古典小說敘事差異明顯。西方小說比較重視現實描寫,形式成熟多樣;中國章回小說則重娛樂和消遣,敘事程式固定、雷同,內容直接針對現實不夠。從敘事要素的角度看,西方小說重視要素的呈現也即要素本身表現的完滿與充分;中國小說重視要素的關係也即要素之間的連接與組織。從密度與細度這一角度看,西方小說要素的密度較低,細度較高;中國小說要素的密度較高,細度較低。
傅修延,文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會議評審專家,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敘事學分會會長。專著《濟慈詩歌與詩論的現代價值》入選2013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專著《中國敘事學》和論文《元敘事與太陽神話》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獎二等獎與三等獎,主持過五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重點與重大各一),七次獲得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趙炎秋,湖南師範大學中文本科,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碩士,北京師範大學中文博士。曾去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學、英國劍橋大學等做訪問或研究學者。現為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