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有著世界知名的瓷業歷史和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是首批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以瓷業著稱的城市。本書從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土地利用、建築類型、信仰禮俗5個角度分析景德鎮的城市和建築,探索瓷業遺產的深層功能結構和文化模式,對其瓷業遺產要素進行價值闡釋,並提出相應保護對策,期待為中國城市史研究與瓷業遺產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景德鎮:世界瓷業中心的城市與遺產 (電子書)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468 |
iRead灰熊愛讀書 |
文化研究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景德鎮有著世界知名的瓷業歷史和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是首批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以瓷業著稱的城市。本書從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土地利用、建築類型、信仰禮俗5個角度分析景德鎮的城市和建築,探索瓷業遺產的深層功能結構和文化模式,對其瓷業遺產要素進行價值闡釋,並提出相應保護對策,期待為中國城市史研究與瓷業遺產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賀鼎,2011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同年免試進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清華大學教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控人居遺產研究院院長張傑。2017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同年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博士論文獲得清華大學校級優秀論文一等獎。2015—2016年赴哈佛大學人類學系訪學,師從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前歐洲人類學協會主席邁克爾·赫茲菲爾德(Michael Herzfeld)。現為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從事遺產保護與規劃設計方面的研究、教學工作。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叢書序
序言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緒論
一、未被解碼的瓷業都市
二、對傳統聚落研究的意義
三、作為遺產的景德鎮
第二章 瓷業發展和城市變遷
一、景德鎮地理區位
二、景德鎮瓷業的發展歷程
三、城市空間的演變過程
四、空間演變的動力特徵
第三章 自然環境與聚落選址
一、鎮區形成前的瓷業聚落特徵
二、鎮區地形地貌與自然地理單元
三、瓷業單元與相地堪輿
第四章 基礎設施和用地模式
一、瓷業廢料的利用:城市排水系統
二、城市安全的保障:軍事防禦系統
三、陶瓷物流的血脈:交通基礎設施
四、瓷業經濟的細胞:土地利用模式
第五章 產業結構與建築類型
一、以瓷業為核心的產業結構
二、產業空間分佈和城市功能分區
三、基於產業類別的建築類型
第六章 精神信仰和禮俗空間
一、同鄉會館
二、行業公所
三、瓷業祖師廟和水神寺廟
四、傳統生產作息與社會節慶
第七章 禦窯廠空間復原
一、禦窯廠相關文獻資料和歷史變遷
二、禦器(窯)廠主體建築格局復原研究
三、重要建築形制考證與復原
第八章 瓷業街區單元
一、細胞型生產單元:羅漢肚街區
二、自由型生產單元:江家塢街區
三、產業鏈型生產單元:禦窯廠西街區
四、陶瓷加工與包裝業單元:瓷器街街區
第九章 結論
一、主要結論和工作
二、對工業遺產研究的思考
三、對遺產體系保護展示方法的認識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二、近代著述
序言
文化自信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字,建立這種自信的基礎是對我們自己文化的全面、深入的認識。作為文化基本的一部分,城市與建築在一個民族的文化中舉足輕重,它既是歷史與傳統,又孕育著一個民族文化的未來。
近代以來,中西文化的碰撞為中國人和西方人審視中國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中國近代的啟蒙主義者嚴複看到了落後的清王朝體制,通過介紹西方的新思想,宣導變法維新,他對《天演論》表達的進化論的推崇,表達了那時中國知識份子和進步人士對傳統文化的糟粕的否定,五四運動的口號“打倒孔家店”就是對這一潮流的概括。
與此同時,還有一批學者在思考著自己的文化。在哲學界,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研究代表了這種努力。在建築界,以梁思成為代表的前輩做了很多認識中國建築文化的基礎性工作。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那個大時代背景下,這種研究很多都浸透著西方現代的思維方法。這難免造成認識上的盲點。
李約瑟是對中國科學技術哲學與文化有較系統觀察的漢學家,他敏銳地觀察到風水術在中國建成環境被普遍應用,這為中國傳統建築與城市的研究指出了一個方向。今天我們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有了更開闊的理論視角。
人類學研究表明,文化是一個群體或民族通過日常的習俗與實踐形成的,是一個價值和符號系統。在文化體系中,每個個體的行為與每個事物都含有基於群體共識的意義。對文化的理解需要“整體觀”,它涉及文化傳承與實踐的社會法則。禮制可以視為中國古代最綜合的法則,它貫穿於古代中國的方方面面,它的產生與發展是與我們民族長期賴以生存的環境分不開的。中華文明與黃河、長江關係密切,長期的大河治理促進了古人超大空間的實踐與認知,形成了大一統的思維方式。複雜多變的環境與氣候、地方習俗使我們的先民很早就意識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並將其融入禮制體系。《禮記正義》曰:“禮從宜”。“宜”即指特定地方所具有的自然和社會特徵。
如何從“禮”文化角度、歷史地認識中國古代的建成環境及其背後的規律與含義,已成為今天致力於中國傳統空間文化研究的學者關注的重要議題。一方面,禮文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長時段的視角以觀察中國古代建成環境中相對穩定的東西;而歷史的角度則使我們解讀不同歷史時期建成空間的具體形式與變化過程成為可能。
自20世紀90年代初始,我和研究生們就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城市、村落、園林、陵墓、建築群中的一些規律性的現象進行觀察與歸納。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整個文化遺產領域的蓬勃發展,這種研究開始向更加綜合和廣闊的領域進軍。
近30年來,尤其是近十幾年來,我和我的研究生開始從文化人類學、歷史地理學、考古學、城市與建築類型學等多角度,系統研究中國不同類型的歷史城市,探索其內在規律和文化含義。2012年,經過5年多的寫作,我出版了《中國古代空間文化溯源》,其中一些基本結論以及相關分析方法等已在相關領域產生廣泛影響,如城邑與聚落的山川定位等。
近年來,城市歷史景觀成為文化遺產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在長期關注中國歷史城市與聚落,並探索其遺產保護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中國城市歷史景觀與西方的文化差別,不僅表現在物質構成和一般意義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更體現在物質形態背後深層次的文化觀念上。比如,超大尺度的空間觀念使中國古代城邑、聚落在功能、管理、設計等方面與區域建立起廣泛的聯繫,這也成為我提出遺產網路概念的基礎。2014年至2017年,我和團隊先後通過國家自然基金專案,對作為城市歷史景觀的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開展了研究;其中一個要思考的理論問題,就是中國古代城市文化景觀的生成機制問題。該課題選取濟南泉城古城區、景德鎮古城區、泉州古城區為研究案例,試圖從生態、產業、禮俗信仰3個基本方面進行研究,尋找答案。一個基本結論是,純粹從功能上不能完全解釋這些文化景觀類型,在這些案例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潛在內生動力,那就是以一貫之的古代空間文化與實踐。
賀鼎跟我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全程參加了這個自然基金資助項目,主要負責景德鎮案例的研究,同時他還參加了景德鎮相關的一些遺產保護工作。景德鎮作為馳名中外的瓷都,在陶瓷考古、歷史文獻等方面資料非常豐富,但對於它的城市與建築歷史的研究卻顯得非常薄弱。經過深入的實地調查和文獻研究,課題對景德鎮千年以來的瓷業發展時空脈絡進行了梳理,第一次系統地挖掘了瓷業體系與古城結構、歷史街巷、建築類型、山水環境秩序與社會組織的內在關係等,為進一步認識景德鎮這個世界上產業傳承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的價值,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在這一過程中,賀鼎博士對景德鎮進行了多次深入調研,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博士論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清華大學評為2017年優秀博士論文。
今天,我非常高興賀鼎博士的博士論文主要內容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不僅是景德鎮文化遺產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而且也對我國歷史城市遺產的價值挖掘,以及中國遺產學的學科建構有重要意義。我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輕的學者從中國文化的深層視角去研究中國的歷史城市與鄉村,為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自信做出自己的貢獻。
張 傑
2020年夏末于荷清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