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書名脫胎于作者為電影《第二十條》寫的影評,也展現了作者對於人性司法的堅守,更是“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的延伸。作者主張用人性的關懷拉進社會公眾與法律的公平正義的距離,讓公眾樸實的正義感在具體的案件中得到體現,讓大家相信,是非對錯,就是“公道自在人心”。作者也呼籲法律工作者,在辦案的時候,能夠換位思考,多想想案件背後的為什麼,秉持良心辦案,讓人們從具體的案件中認識到法律並不是冰冷的。
劉哲,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首批入額檢察官,2021年入選全國檢察機關普通犯罪檢察人才庫,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的首批“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師資人員。曾辦理山西潰壩案、上訴不加刑審判監督程序抗訴案,設計並組織研發刑事公訴出庭能力培養平台。起草的《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關於公訴案件起訴書製作的規範意見(試行)》被最高人民檢察院全文轉發;組織設計的捕訴一體和認罪認罰版審查報告模板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推廣,並納入統一辦案系統2.0文書模板庫;撰寫的出庭意見書獲評2022年度全國檢察機關刑事檢察優秀釋法說理法律文書。受邀在全國檢察機關第十期、第十一期優秀公訴人高級研修班,全軍檢察機關公訴工作會議暨新修改刑訴法培訓班,全國公安機關打擊藥品安全犯罪專題培訓班,河北、山西、江蘇、廣東、貴州、海南等省級檢察機關,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圍繞刑事檢察相關內容授課。提出“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的理念被電影《第二十條》作為台詞採用。
著有《檢察再出發》《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法治無禁區》《司法觀》《法律職業的選擇》《司法的趨勢》《司法的長期主義》《認罪認罰50 講》《正義感》《司法與責任》《司法觀· 日知錄》《法律人的同理心》《輕罪治理50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