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特色是以小見大,從具體案例探討具有普遍性的歷史現象。本書論及的戶籍與賦役制度、里甲與里社制度,乃至理學文化的傳播、商品經濟的發展、地方社會的動亂,都是明清時代具有普遍性的歷史現象。至於這些普遍性因素如何作用於地方社會,如何導致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則端視當地民眾的應對策略。宋著反覆強調,地方社會面對各種不同的議題,都要經歷長期的競爭、協商與合作的過程,其實就是為了說明地方社會應對歷史變遷的機制與策略。幾乎每一章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而且通常是以田野調查資料作為楔子,引出即將討論的話題。作者刻意營造的現場感,不斷引導我們深入其境,親身體驗和感受當地人的歷史實踐。
宋怡明(Michael Szonyi),現為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吳文雄講席教授、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學西部中國研究中心、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中心美方執行主任,明清及中國近代社會史學家。擅長利用歷史人類學和田野調查方法研究中國東南地區的社會史。著作除本書外,還有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2008)、《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2019);編有A Companion to Chinese History(2017),The China Questions: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2018), The Chinese Empire in Local Society: Ming Military Institutions and Their Legacy(2020,與趙世瑜合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