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南京大學出版社「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系列的第一本。吉爾.德勒茲(Gille Deleuze,1925-1995)是法國后現代主義哲學家,他被視為左翼尼采主義者,被看作后馬克思思潮的一分子,他和加塔利合著的《反俄狄浦斯》被視為1968年「五月風暴」精神的理論化作品。本書輯錄了德勒茲從1953年到1974年發表的幾乎全部文本,並嚴格地按照文本發表的時間順序來編排。編者大衛?拉普雅德是德勒茲的學生,編纂本書是得到德勒茲本人的授意以及提出了要求的,在本書編纂過程中還得到了德勒茲家人的支持和幫助。編者表示「這本文集旨在使我們便於閱讀那些經常難以獲得的德勒茲的文本」,這也是這本書出版的意義所在。
作者簡介:吉爾·德勒茲法國哲學家,著有《尼采與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柏格森主義》《斯賓諾莎與表達問題》《差異與重復》《意義的邏輯》《感覺的邏輯》《電影1:運動與影像》《電影2:時間與影像》《福柯》《批評與臨床》等。1969年,德勒茲與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菲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1930—1992年)相遇,決定進行合作,他們合著了《反俄狄浦斯》《卡夫卡:為弱勢文學而作》《千高原》與《什麼是哲學?》。大衛·拉普雅德巴黎第一大學教授,主要研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柏格森哲學,著有《威廉·詹姆斯:經驗主義與實用主義》《時間的力量:柏格森的版本》《德勒茲:反常的運動》等。他是吉爾·德勒茲的學生,編纂德勒茲文集《〈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1953—1974)》《兩種瘋癲的體制:文本與訪談(1975-1995)》《書信與其他文本》。
譯者簡介:董樹寶博士,副教授,巴黎高等師范學校訪問學者,現任職於北方工業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當代法國哲學與美學、中西比較哲學、西方文學與文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譯著另有《東風》《混沌互滲》《對話》(待出)等。胡新宇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西方美學、文藝理論研究。曹偉嘉,復旦大學外國哲學專業博士生,主要從事當代法國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