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我國知名哲學家夏可君過去20年來學術與思想的結晶,體現出作者個人的哲學進路:從海德格爾的差異,到德里達的延異,再到作者的詭異,並融入了道家思想的現代轉換。本書剖析了來自哲學本身的雙重問題:一方面是回應哲學內部的問題,接續哲學史,回應德里達的“絕境”邏輯,重新思考“游刃有餘”的中國智慧在當代的價值;另一方面,作者以自己獨有的“余讓”與“餘地”概念,在倫理上重新解釋“讓予”的原初姿態,形成不同於黑格爾以來西方辯證法的“余讓的哲學”,對海德格爾與德里達之後的西方現代哲學,給出了來自中國哲學的深刻而富於創造性的回應。在文體表達上,本書體現出思辨的細膩與嚴格的邏輯,並讓“余”“讓”“虛”等中國概念,與西方哲學的剩餘、禮物與chora等概念,經過當代經驗的深度融合后,獲得普遍性的表達,體現出這一代中國學人的艱苦努力:讓哲學說漢語以及讓漢語說哲學。
夏可君,1969年生。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留學于德國弗萊堡大學、法蘭克福大學,以及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一個等待與無用的民族》《無用的文學》《煙影與面紗》《無用的神學》,以及英文專著UnthoughtofEmpty:InChinesePhilosophyandContemporaryAesth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