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織品作為一種文明的載體和物化形式,既凝結了不同方面的文化因素,又展示了文化交流的成果和力量,它凝聚著裝飾藝術的精華。一方面,南北宋文明的燦爛光輝,甚至在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也依然深深打動諸如馬可•波羅一類的外國人,使金代的藝術成就顯得黯然失色。另一方面,金代的絲綢資料較少,故本研究以元代為主,金代為輔。
在研究金元時期的絲綢紋樣時,必然會面臨多民族背景和多元文化構成及其相互影響的問題。事實上,“多元文化”是10—14世紀中國歷史的顯著特徵,其政治、經濟、文化都帶有顯著的綜合性質,反映在絲綢圖案上是“南北異風”。
本書作者在求學過程中,接觸了一些元代相關的文獻資料及實物資料。為了更好地保存這些資料,加之導師的建議和督促,歷時兩年有餘,製作了一百余張元代絲織品卡片。卡片製作的資料主要來自文獻資料和實物資料,其中文獻資料主要是元代出土報告、中國紡織科技史專著、學術會議資料與展覽圖錄;實物資料主要來自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的元代展覽中的絲織精品,這些織物來自蒙元文化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院、蘇州博物館,以及英國的Rossi & RossiLtd.,美國的Arthur Leeper等私人收藏家,此外也有部分來自國內私人收藏。
在這些絲綢卡片的基礎上,本書收集、整理了中國金元時期的絲綢文物資訊,按紋樣特色分為春水秋山、西域風情、日月龍鳳和吉祥圖案四部分,精選其中129幅織物紋樣繪成向量圖,並附上織物原圖和簡要的紋樣分析。希望本書能豐富中國傳統絲綢紋樣寶庫,並為今天的染織圖案設計提供參考資料。
本書為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中國絲綢文物分析與設計素材再造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是2018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0—13世紀中國絲綢技藝研究:以宋遼金夏蒙元考古實物為中心”(18NDJC234YB)的課題成果。“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叢書總主編為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本書作者為茅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