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紀錄片的概念和類別
1.1 數位影像的美學特徵
1.2 紀錄片的分類
1.3 紀錄片與其他內容形態的區別
2 世界紀錄片發展簡史
2.1 一種新奇的活動影像:早期紀實短片
2.2 講述異域的故事:紀錄片的誕生
2.3 “對現實的創造性處理”:紀錄片介入社會現實
2.4 戰爭的號角:紀錄片作為思想宣傳武器
2.5 回歸真實:參與者還是旁觀者
2.6 構建真實:“新紀錄電影”運動
3 紀錄片調研
3.1 跟著選題出發的調研工作
3.2 如何做紀錄片的調研
4 紀錄片撰稿/戴碩
4.1 紀錄片文本的基本元素與撰稿流程
4.2 紀錄片撰稿的敘事結構
4.3 紀錄片撰稿的若干技巧
5 製片與統籌
5.1 影視製片管理基礎
5.2 製片部門的組成與職責
5.3 紀錄片製片的項目界定及特點
5.4 紀錄片初期籌畫階段
5.5 紀錄片中期影片生產階段
5.6 紀錄片終期收尾與發行推廣階段群學美的多
6 紀錄片前期設備整備
6.1 關於紀錄片前期設備的取捨原則
6.2 攝影機篇
6.3 特種攝影
6.4 鏡頭篇
6.5 燈光篇
7 紀錄片攝影
7.1 紀錄片攝影通識
7.2 紀錄片影像的類型化特徵
7.3 真實電影的拍攝
7.4 格里爾遜模式紀錄片的攝影
8 紀錄片剪輯
8.1 做在勇輯之前
8.2 建立剪輯工作環境
8.3 開始剪輯
8.4 紀錄片怎麼前
8.5 紀錄片的字幕包裝
8.6 交片環節
8.7 常見剪輯疑難問題及解答
9 紀錄片精剪
9.1 內容的減與增
9.2 主題形象的塑造
9.3 有效地控制節奏
9.4 視覺上的流暢
9.5 主題的昇華和情感表達
9.6 影像風格的形成
10 數位影像與特效
10.1 數位影像的美學特徵
10.2 數位影像在紀錄片中的作用
10.3 紀錄片中數位鏡頭的設計
10.4 紀錄片片頭、片尾設計
10.5 紀錄片中數位影像的運用
11 紀錄片調色
11.1 認識調色
11.2 常見紀錄片色彩風格
11.3 常見調色疑難問題及解答
12 聲音製作
12.1 同期錄音
12.2 後期處理
12.3 常見聲音製作疑難問題及解答就去工機東車
13 紀錄片方案與提案
13.1 紀錄片方案
13.2 紀錄片提案機定成
13.3 國內外提案會簡介
14 紀錄片融資與發行
14.1 紀錄片獲得資金的來源
14.2 紀錄片推廣與發行
14.3 境外紀錄片發行機構介紹
15 經典作品全案分析
上部 媒體類紀錄片華業
15.1 央視紀錄片欄目《探索發現》分析通軍州——受訪人《探索。發現》原製片人 王新建
15.2 歷史文化題材紀錄片《故宮》分析我執張接——受訪人《故官》總導演 周兵試
15.3 科教題材紀錄片《復活的軍團》分析西西共頻強一一受訪人《復活的軍團》總導演 金鐵木
15.4 經濟題材紀錄片群像分析一一受訪人《華爾街》總導演李成
15.5 美食題材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分析——受訪人《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 陳曉卿
15.6 流媒體爆款《我在故官修文物》分析——受訪人《我在故官修文物》導演 葉君
15.7 融媒體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分析——受訪人《如果國寶會說話》執行總導演 張越佳
15.8 國際傳播類紀錄片分析——受訪人五洲傳播中心影視製作中心主任 王媛媛
15.9 航拍題材紀錄片分析受訪人《航拍中國》總導演 余樂
下部 作者類紀錄片
15.10 從照片到流動的影像
15.11 紀錄片“學院派”
15.12 從媒體機構中走出的導演們
15.13 中國故事,國際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