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佔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它以象征陽的“—”(又稱“陽爻”)和象征陰的“--”(又稱“陰爻”)為基本符號,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組成)以及由八卦中任意兩卦交相疊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組成)為基本圖形,通過對這些卦象的解釋,闡述了事物和現象生成變化的法則。
《易經雜說》是南懷瑾先生有關《易經》的講記。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紹了《易經》的一般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後部分著重解釋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終“未濟卦”),而以對“乾卦”的解說為最詳。內容包括︰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辭》、《文言》等。深入淺出、通俗易曉。
《易經》是中國文化名著,也是古代士子學人必讀的教科書。相傳為孔子所作的《系辭傳》上下篇(又稱《系辭》上下傳),則是《易經》的通論,內容包括《易經》的義蘊、功用、起源以及筮法等,歷來為世所重。
《易經系傳別講》是南懷瑾先生有關《系辭傳》的講記。其方式是︰先摘錄每一章的原文,然後綜羅古今歷史知識、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闡述。語句平易而哲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