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道教文化植根于中華文化,在其成長、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今天令人關注的議題是道教文化在中華民族復興和構建和諧世界的作用。關注的焦點首先是中國道教文化聖地,自然就包括了像永樂宮這樣屈指可數的道教文化祖庭。
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是為紀念我國道教人們呂洞賓而按照宮廷典制建築的,始建于1247年,竣工于1358年,歷時一百一十多年,幾乎與元朝共始終。永樂宮與北京白雲觀、陝西戶縣重陽宮並稱為全國道教三大祖庭。1959年,國家修建三門峽水庫,永樂宮整體搬遷于古魏城遺址內。永樂宮以精美的壁畫藝術、巍峨的宮廷建築、奇跡般的原貌搬遷和高深的道教文化享譽華夏、名揚四海,特別是永樂宮的元代壁畫,堪稱人類藝術殿堂的璀璨明珠。1961年,永樂宮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永樂宮元代壁畫總面積1000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代表著中國寺觀壁畫的最高成就,是目前世界現存的古代壁畫藝術寶庫之一。三清殿《朝元圖》是永樂宮壁畫的精華,是世界美術史上的杰作。
永樂宮壁畫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壁畫技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龍虎殿、三清殿的工筆重彩人物群像,表現了道教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宏大場面,集中強調了道教“萬物歸元”的思想;純陽殿、重陽殿以分幅山水人物兼通景連環畫的方法,分別繪制了呂洞賓、王重陽的傳奇故事,表現了道教“敬天愛民”的人本思想。這些規模宏偉、內容豐富、藝術精湛的壁畫作品,是研究十三、十四世紀中國社會政治、思想、文化和藝術難得的寶貴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