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大般若經》六百卷中的第五百七十七卷,是佛教大乘般若類的重要經典。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分。集的三十二體分別是玉筯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墳書、穗書、倒薤篆、柳葉篆、芝英篆、轉宿篆、垂露篆、垂雲篆、碧落篆、龍爪篆、鳥跡書、雕蟲篆、科斗書、鳥篆、鵠頭書、麟書、鸞鳳書、龜書、龍書、剪刀篆、纓絡篆、懸針篆、飛白書、殳篆、金錯書、刻符篆、鍾鼎篆,每一體寫《金剛經》一分,用楷書對照。
在使用每一種篆體字前,都有一個簡要說明,如「玉筯篆,陽冰善之,此體至今用」。為研究古今字體的演變留下珍貴數據。然而此經筆走龍蛇,美輪美奐,其藝術性更大於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