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勝覽》明代費信撰,四卷,民國二十七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元明善本叢書》本。著者費信,字公曉,曾以通事(翻譯)之職,於永樂七年(1409年)、十年、十三年、宣德六年(1431年)四次隨鄭和等出使海外諸國。該書即其采輯二十餘年曆覽風土人物,圖寫而成,約成書于正統元年(1436年),紀錄下西洋時所見所聞各國風土人情凡四十四國,其中記載了非洲國家有木骨都束國、卜刺哇國、竹步國的自然環境、物產及居民生活狀況。《星槎勝覽》原本已經後人多改動,曾經就有昆山周複俊“稍加刪析,錄一淨本,六梅齋中”。刪析本文字雅潔,分成四卷,此次影印本就是四卷本。此書為明代記述15世紀中外交通的史籍,是研究明代鄭和下西洋相關不可或缺的史料文獻,對於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瀛涯勝覽》明代馬歡撰,一卷,民國二十七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元明善本叢書》本。馬歡伴隨鄭和下西洋,到訪過亞非20多個國家和地區,回國之後,編成《瀛涯勝覽》。書中記載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錫蘭山(今斯里蘭卡)等20多個國家的情況。包括途經的航路、海潮、地理、國王、政治、風土、人文、語言、文字、氣候、物產、工藝、交易、貨幣和野生動植物等狀況。馬歡從永樂十四年(西元1416年)開始著書《瀛涯勝覽》,經過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定稿。此書為明代記述15世紀中外交通的史籍,被公認為研究鄭和的最重要原始文獻之一,極具史料價值,是研究明代鄭和下西洋相關不可或缺的史料文獻,對於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