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國際體系的關係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正如胡錦濤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所指出的那樣,“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已經不是晚清鴉片戰爭時期那個積貧積弱、被迫開放通商口岸的中國;中國也不是其後的連年戰火、四處血腥的中國;中國更不是自我封閉、鬥爭造反的中國。近代以來,中國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看待與國際體系的關係。我們是誰?中國是誰?這個根本的問題困惑了中國一個多世紀。無論是社會精英還是普通民眾,都希望回答這一問題,但是,嚴酷的現實使得中國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途徑。20世紀70年代末,我們“徹底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改革開放使我們找到了回答這一問題的根本方法,這才導致了中國和世界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中,中國已經走出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並且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的負責任成員。同時,在這一進程中,中國外交為中國的整體發展戰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中國外交的理念和實踐也在進行著與時俱進的發展與創新。
世界的變化,中國的變化,中國與世界關係的變化,這些都是20世紀後半葉和21世紀初期世界上發生的影響深遠的事件,也是國際關係領域引人注目的發展。聚焦國際體系和中國外交,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我們這本書的研究重點。與之相關,我們提出了三個主要的研究問題。第一,國際體系層面,世界格局與國際體系發生了什麼實質性的變化、其走向如何?第二,國家層面,在國際體系和世界格局的轉型過程中,中國外交的理念和實踐是如何進行創新的,其根本原因是什麼?第三,次國家層面,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在中國和世界發生重大轉型的時候,發揮了什麼作用,還需做哪些努力?我們認為,這三個方面是密切相關的,體系、國家和次國家行為體在世界轉型的大發展中呈現出新的形態,在互動中相互影響,推動整個國際關係向前發展。
國際體系本身有兩個令人關注的因素,一是世界格局,二是國際秩序。世界格局涉及國際力量的對比及其變化與發展問題,屬於體系特徵,歷來受到國際戰略研究的高度重視。之所以說它是重要的體系特徵,是因為國際力量對比對於國際體系中的每一個成員來說,尤其是重要成員和大國而言,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所以,它們都力圖準確判斷國際體系中的力量對比和消長,並以此作為自己制定國際戰略的重要依據。比如新現實主義尤其關注國際體系的結構,並認為國際體系的實力結構直接影響國家的對外行為。這種結構就近似於我們所說的世界格局。分析冷戰後世界格局的形態、特點和發展取向也就成為國際關係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所謂天下大勢,在相當程度上是國際體系中的力量分佈狀況和變化情況。瞭解這種格局,對發展中的中國而言尤其重要